<
g55j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佣兵往事(第一部) > 第十一章(103)东倭国是(六)
    -*

    虽然舌战轻取翟错,但赵括们依然保持着冷静,他们并没有挟大胜的势头乘胜追击,去寻应县伯的不是,而是偃旗息鼓收兵回营,坐回座上静等他人的下文。于是,偏殿上便不可避免地再一次陷入岑静。

    右相张朴坐在御台前左首的次座。在他的上首,是一把空落落的铺着盛开牡丹花图案锦绣椅垫的朱漆座椅;这是老相汤行的作为。虽然汤老相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到过皇城,但张朴对老相国一直都很尊重,就象现在,虽然汤老相没有来参加会议,但座椅却还是给他留着。

    在殿上安静下来之后,张朴还是没有说话。事情来得太突然,他还没有来得及与其他几位副相交换看法,心头的想法也有些纷乱,因而无法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首先要判断的一个问题,就是商燕山冷不丁地把东倭国的事情抛出来,到底是抱着什么目的?商燕山与他不是一条心,在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他就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商燕山也不是寻常人。从过往打过的交道来看,他们俩互有胜负各据输赢,勉强算是个平手。但商燕山眼界开阔,目光深远,心思缜密,手腕老辣,更能运筹帷幄之中算敌千里之外,这些都不能不教他心生警惕。尤其是在当下,他终于借着董铨的昏聩搬掉了北进派,朝堂上再无碍眼的杂人,他也有了机会一展拳脚实现毕生鸿图的时候,就更要小心这个假和尚!他也随时提醒着自己,一定要当心商燕山。可哪里能料想到商燕山的谋划远比他料想得还要凌厉,随口一句“玻璃”,就把工部给引到火坑里,顺便还收拾掉朱宣的弟子兼挚友常秀,教宰相公廨花了大力气筹划的新农具新作法推广有夭折的趋势……

    想到“两新”的推广,他就忍不住想起朱宣主持的清理诡田隐户。这是他大力主张的事情,假如能得到顺利执行的话,至少能教国库收入增加三成以上。他当初想得很好,这种于国有大利的事情,不会有什么阻碍。结果呢?《对核土地田亩告事》一出,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说好话的人几乎没有,哪怕是宰相公廨眼皮子底下的京畿州县,也是推三拖四地压着不办,还鼓动着士绅庄户起来闹事。前几天,他还收到一封多年至交为了此事而专门写给他的私信,信上说什么“百年根基一朝尽去此皆伯淳之妄为所致”,甚至还危言耸听,断言这是“乱赵之始”……

    他不想和朋友纠缠这个事情,所以就没有回信。他扪心自问,他真是在祸害大赵么?不,他这是在未雨绸缪!唐朝是如何灭亡的?就是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出现了大量流民,最后导致黄巢之祸,从而动摇国本;汉朝是如何灭亡的?同样也是土地兼并无法遏制,然后有了黄巾之祸。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土地兼并愈行愈烈之前,把它化解掉消弭掉,让它不会产生那么的危害和破坏。他这样做,怎么可能是错的呢?又可能是在祸害大赵呢?

    对于朋友的无端指责,他忍不住在心头发出一声感慨:吾道寡,以天下之大,有几人能识,又有几人能知?

    他默默地叹了口气,把思绪又转回到眼前,目光不巧和对面次座上的商成碰了个正着。虽然他明明知道,商成因为脸上的伤,所以总是一付似笑非笑的模样,可是有那么一瞬间,他偏偏觉得那笑容就是在讥诮和讽刺他……

    但他仔细思忖,又觉得这事不可能是商成在做假。他想,商燕山是当朝屈指可数的上将,自当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他想鼓动朝廷出兵东倭国,直述理由就是,能成则成,不能成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害,所以根本没必要去胡诌什么金山银山,更遑论还扯出了千万两官金与万万两官银这样的弥天大谎。**--*要知道,他这样做了的话,真相一旦败露,他的下场可是不堪设想……

    唔?他忽然意识到什么,不禁猛地吸了口凉气。这样看来,难道商燕山不是在妄言,而在东倭国中,又真有那样的两座金山银山?

    要是真有千万两的官金与万万两的官银,那可是解决了大问题。大赵眼下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严重的铜荒和钱荒。在经历了连续百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原地区民间积富,百姓手中也有了余钱,各地对粮、茶、铁、药、香、丝绸、瓷器、木材、书籍、纸张……等等物事的需求也是极大。单就上京而论,每年从四方运到的货物就有数万万担,折制钱当逾千万缗;这还仅只是上京一地。其余泉州、建康、扬州、湖州、广州、福州、鄂州、成都等地,无一不似上京,每年的买卖交易也在数百万缗以上。大规模的交易造成一个严峻的问题:民间没有足够多的制钱。说起来,大赵每年铸钱几近百万缗,已经是数倍于前唐年间,最近十年,每年新铸制钱更是近一百五十万贯,可到处都还在喊着制钱不敷使用。每年铸新钱一百五十万缗,这已经是朝廷的极限,再多就会造成着制钱成色不足的后果。毕竟八州三地三十七座铜矿每年只能采出那么多的铜,只可以铸那么多的钱。为了使民间的制钱足敷使用,朝廷想尽了办法,东元四年、九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连续五次告事天下,严令禁止民间私自熔钱取铜,对那些私制私贩铜器的不法商人更是严厉打击,甚至对出海的船舶每船可以携带的制钱多寡作出了明细的规定,可制钱依旧不够用。在大宗货物集散的地方,如泉州、福州和成都等地,民间已经有了有了能当作大额制钱使用的“茶引”、“药引”、“粮引”和“绸汇”,各地请求朝廷准许以铁代铜铸造铁钱的奏请,更是一批接着一批。朝廷也意识到,阻碍国库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制钱不敷使用一一按商燕山的说法,这叫作“货币流通量不足,造成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跌,失业率增加,最后导致经济衰退,所以国库收入滞涨甚至倒退”。对此,户部也提出过铸造银锭和金锭的设想。但户部每年采银不过三万五千两,采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凭着国库现有的平库银不到一百八十万两,平库金只有二十一万两,这点金锭银锭,对以兆亿计数制钱的民间来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现在好了,东倭国突然冒出来两座金山银山,而且还都是“金银铜铁多金属伴生矿”,就算不能即刻投入人工采掘,采出来的金银铜也不能及时运回大赵,但有了这样两个地方支撑着,至少是个念想,总能教人缓上一口气。何况,这两座矿山还有那么多的金银……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那千万两官金与万万两官银,他支持出兵东倭国!哪怕这是商燕山的虚言妄语,他也认了!

    既然做出了决定,张朴也就开了口。

    “谷侯,商伯,”张朴点了谷实和商成的名。他的目光略过谷实,停留在商成身上。“在座中,你们俩是上柱国,军务上的事情你们最清楚。你们的看法如何?”

    谷实点了下头,只说了一句“能打”,便不再言语。

    坐在他旁边的商成接过他的话,说:“我支持谷侯的看法,东倭这一战能打。我也同意翟大人的看法,远征东倭夷平藤原氏,是势在必行非打不可。”

    含元殿上鸦雀无声。

    刚才翟错说可以出兵东倭,结果找来一片的反对声;眼下谷实和商成又说能打,却个个恍若未闻,仿佛谷实和商成压根就没有说话一般。张朴等了一会,看殿上二三十人个个端肃安座似乎都没什么不同的意见,这才问道:“谷侯,商伯,你们说可以出兵,理由呢?”

    为什么要打东倭,又该怎么打东倭,这个问题谷实已经和商成有过一番探讨。经过一番争论,他和真芗都同意了商成的观点,东倭是非打不可的。但出征东倭国的道理是人家商燕山提出的,东倭方略也是商成的全盘筹划,所以张朴代表宰相公廨的询问,他不能作答,就拿眼神望向商成。

    商成也没推辞,站起来向东元帝和张朴分别作了个礼,然后说道:“万岁,张相,各位大人。非出兵东倭不可的理由,不是因为藤原氏横行霸道,也不是因为东倭国的金山银山,还不是因为咱们的天朝上国有责任有义务替藩属臣国主持什么公道!之所以要出兵东倭,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东倭之事,悠关我大赵的国家安全!”

    商成的前几句话很刺耳,但东元帝、几位宰相副相并一众重臣都是神色如常,谁都没有理会这些话粗理不糙的言辞。大赵立国已有百年,东倭国便从来都没有献过国书纳过包茅,现在被别人欺负得眼看就没活路了,才想起来还有个天朝上国;就是这种不臣之心昭昭若揭的家伙,谁情愿去搭理他们?可他们听到末尾一句,却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头:“国家安全”,这是什么意思?四个字拆分开,单指哪个字,大家都是清楚明白;可合到一处,就让人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国就是国,家就是家,二者的含义截然不同,怎么能相提并论?“安”者静也,“全”者完也,两字并合也有出处,细细推敲辞意,应当是平平安安无危无险的意思。可是,听着商成的前面一席话,再把四个字连贯起来仔细琢磨,隐隐约约地好象另有一通深刻的涵义……

    商成没有解释什么是国家安全,他继续说道:“大家应该记得,在我朝开国之初,太祖和太宗在位时,我们和吐蕃在西北接连打了几年的仗,今天的河熙戎阑各州,就是太宗时从吐蕃手里夺来的。那几场战事也使吐蕃人伤了元气,此后几十年都不敢来觊觎咱们。但眼下南诏国在西南挑唆僚人作乱,我敢说,他们的背后就有吐蕃人的影子。去年,我们还与东乌罱国在戎州发生了冲突,当地驻军说,是东乌罱人挑衅在先一一我只想问一句,就凭东乌罱国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他从哪里来的胆子,竟然敢挑衅我们大赵?还有东北的扶余。从太宗的时候开始,扶余人趁着咱们和突竭茨人杀得难解难分,三番两次地在渤海卫挑起事端,高宗时还有过两次数万骑的大规模南下,直到太嘉十年的檀州黄岗岭一役,扶余人被杀被俘了两三万人,才总算消停了三四十年。但我最近在军报上看见渤海卫的消息,他们又在蠢蠢欲动了……”

    人们都不太明白,他忽然提到这些陈年旧事,到底想说明一个怎么样的意思。老资格的户部右侍郎便说:“商伯,你这些话,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我们去年才刚刚大败突竭茨,还踏平了突竭茨人的祖庭,国势军威都是大振。这样的大胜,就算南诏和吐蕃因为道路的缘故还没有得到消息,扶余人总该知道吧?他们敢在这个时候来捋咱们的虎须?”

    商成耷拉着眼睑,沉默了一下才说道:“失败不见得就是坏消息,胜利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消息。”

    这话说得莫名其妙,可大多数人的心里却很清楚,这是商成在给宰相公廨留情面。依据兵部年初对燕山战事的最后总结,虽然有大破黑水城和踏平突竭茨祖庭的辉煌战绩,但整个战事期间,突竭茨左翼的主力并没有遭受致命打击,所以在军事上而言,此役大赵只能说是小胜。而更加糟糕的是,在战役结束之后,为整个战事付出良多的商成却被突然调离,这在燕山卫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朝廷派去燕山接替商成的新任提督诸序,能不足以服地方,功不足以服将士,上任不到三个月就被彻底架空,他做出的各种决定,不管是有关军务还是有关政务,也不管是对还是错,反正是只要出了提督府,便压根没有人会听。前一向御史台还流传出来一个小道消息,驻燕山的御史移文告知上京,二月中旬诸序接连呕血,已经病倒不能问事。

    诸序的事情,商成也听说了。但诸序呕血与他无关,他也不大可能有机会再回燕山,因此就懒得去打听诸序之后会是谁去燕山。他接着说道:“去年燕山卫和渤海卫都没能伺机歼灭突竭茨左翼的主力,这就预示着,从现在开始,燕山渤海两个卫镇,都需要对突竭茨人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防范东庐谷王的报复;这无疑会牵扯他们很大的精力和兵力。这就是扶余人的机会。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没办法确定这到底是扶余人的单独行动,还是他们与突竭茨人达成的某种默契。”

    这个可怕的预言使人们感到一阵心悸。更教他们心惊胆战的是,这很可能不仅仅是商成的凭空猜测,而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想一想,北方是突竭茨和扶余,西北是突竭茨和西乌罱以及吐蕃和东乌罱,西南是吐蕃和南诏,东北方向还有个与大赵隔海相望但不接壤的高丽……可以说,除了南方的大越和真腊,现在的大赵,完全就是八方接敌四面楚歌!

    现在,大家似乎有点理解了,商燕山为什么要提到大赵的“国家安全”。这样险恶的情势,如此艰难的局面,国与家,哪里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然而商成的话还没有讲完。

    “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面临如今的局势?高丽,一个龟缩在半岛上的自称是唐人后裔建立的流亡政权,他们凭什么敢对我们持不友好的态度,是地方比我们大,还是人口比我们多?东倭,一个外戚把持国政长达百年的小过,他们凭什么妄自尊大到敢称天皇的小国,是他们的兵比我们的将士能打,还是他们的个头比我们更高?南诏,一群连文字都没有的野人;乌罱,吐谷浑养马人的遗族;还有吐蕃,西域的那些胡人小国,还有突竭茨一一他们凭什么敢一而再再而三地跑来欺负我们?谁都敢来欺负我们,谁都敢上来咬我们一口?他们凭什么?凭什么都来欺负我们?是不是他们觉得我们的刀剑不够锋利,已经钝了,砍不掉他们的头?”

    含元殿上再一次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商成愤怒地咆哮着:

    “他们为什么敢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咱们很久没打仗了,很久没有砍人了,很久没去欺负他们的,他们已经忘记我们是怎么砍人的了,他们都不怕我们了!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刀和过去一样地快,我们的剑,和过去一样的锋利,我们杀起人来还是和过去一样的狠!就先拿东倭的藤原氏来祭刀。高丽要是懂事就算了;不听话,就连他们一起砍。他们以为,高丽国与我们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个扶余,就能高枕无忧?做梦!我们有海船,有水师,高丽国从南到北所有的海岸线,都可以成为战场!东倭,这只是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在商成发表完他的“看法”之后,含元殿上的大赵重臣们迅速达成了一项决议,出兵东倭。此事由兵部主导,兵部左侍郎真芗主持,礼部和工部分别抽调得力官员协助,所有一应事宜直接向宰相公廨负责。

    另,上柱国商成,君前失仪咆哮殿堂,罚俸三月,禁足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