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掌中物 > 掌中物 第19节
    谢尘看着对面的小姑娘,煞白着一张小脸儿,眉尖紧紧蹙着,一副不甘心的模样,心中因为刚刚那一幕一直堵着的郁气竟散了些。

    长指轻轻敲了敲桌沿,将白歌从思考中唤醒。

    “就这样?”他语气平静的问道,听不出什么不屑和轻蔑,却平白让白歌生出一股子火气来。

    她洁白贝齿咬了咬下唇,柔软的唇在发白之后呈现了一种湿润的嫣红。

    “我输了,让大人见笑了。”

    谢尘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将棋子掷到棋篓里,道:“棋经里的方法终归是前人经验之谈,并不是真理,看得多了反而会束缚你的棋路。”

    白歌低着头,也不想说话,谢尘见她这般也不多言,只是让下人将食盒收起来。

    “行了,回去吧,晚间少吃些省得积食。”

    白歌拎着食盒,听了这句话,胃中的胀涩感又涌了上来,她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草草行了礼一言不发就转身出了莫妄斋。

    李滨在白歌出去之后才进来,给谢尘换了盏热茶,一脸犹豫的看着自家主子。

    谢尘啜了一口温热正好的茶水,道:“有话就说。”

    李滨这才敢开口:“三爷,你说这戚姑娘和裴公子的事,戚家知道么?”

    谢尘瞥了他一眼,冷笑一声:“你觉得呢?那裴桓都要派人上门提亲了,戚家可能不知道?”

    李滨也知道自己这话问的蠢了,可他也实在是被刚刚两人那一幕给惊着了,再加上心里知晓些自家三爷的计划,更是觉得事情不太妙。

    他小心的问道:“那三爷,和戚家之前定的那桩——”

    谢尘将茶盏放下,深黑凛寒的眸光停在手边那封奏折上,随手拿起翻着淡淡道:“照常就是了,戚家都不心疼自己家的姑娘,我又何必顾虑许多,自然是大局为重。”

    李滨心中知道三爷这些年向来如此决断,只是为那个瞧着乖静的小姑娘默然叹了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一章

    白歌憋了一肚子的隔夜点心,茶水和火气回了韶音阁,然后当天积了食没吃晚饭。

    她直到躺倒在床上,也没想明白,今天谢尘是发什么病症,逼着她吃点心被噎了个半死不说,下棋的时候更是路数凶狠的不行,让她后来再想起还心有余悸。

    也许只是心情不好,朝中有什么事情让他烦闷?

    白歌久居深闺,并不知晓朝中发生的事,也无从揣测,只当做自己不小心触了这位身居高位的大姐夫的霉头,认了就是。

    好在,那之后,她便再也没在府中碰见过他。

    眼见着已经进了四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国公府却还是没传来嫡母宁氏已经回府的消息,父亲戚三爷只是手书一封说宁氏受了江南水患的影响,路上耽搁了,估计最快也得五月底才能回京。

    白歌看了信后,也只能无奈叹气,看来她的十六岁生辰真的只能在谢府过了。

    这谢府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家,虽然国公府也称不上家,但好歹还有父亲和苏姨娘,以及自己熟悉的丫鬟婆子们,总是亲近有话聊的。

    再说她的那些宝贝书也都没拿到谢府来,就连想看看书解闷都难。

    四月初四一大早,白歌还没睁开眼睛,就闻到一阵食物香气。

    她懒洋洋的转了个身,红杏已经端着铜盆走到床边,将纱帐挂起,笑着对她道:“姑娘今儿就十六了,可不好再赖床了,快起来吧,小招已经取了早饭回来了。”

    白歌起身净面漱口,来到桌前,看到桌上丰盛的淮扬早点,有些惊讶。

    小招在一旁道:“我去厨房的时候,这些就备好了,听说都是大姑娘吩咐人做的呢。”

    待白歌坐下,红杏拿着个红皮鸡蛋过来在她额上滚了滚。

    白歌哭笑不得:“红杏姐姐,我都十六了,又不是小孩子。”

    红杏笑眯眯的将蛋皮磕开,麻利剥出里面圆滚可爱的蛋白放到白歌眼前的面碗里。

    “我还记得姑娘九岁生辰的时候,早早醒过来就为了让我给滚鸡蛋呢。”

    白歌顿时有些羞窘,红杏是嫡母宁氏身边的丫鬟,在白歌八岁的时候因乳母离府没人照料,就被宁氏派到白歌身边照顾,直到苏姨娘不愿白歌再去学堂,宁氏为避嫌就又把红杏调回了身边。

    “红杏姐姐今日这般打趣我,等你嫁人的时候我还要给你包一份厚礼呢。”白歌带着点不平的嗔道。

    小招赶紧凑上来问:“啊,红杏姐姐要嫁人了?”

    白歌朝小招眨眨眼,拉长调子:“红杏姐姐是家生子啊,今年二十二了,听说母亲正在寻摸合适的人,怎么也得是个田庄管事或者商铺掌柜啊。”

    小招在后面咯咯的笑,红杏慢悠悠的给白歌盛了碗鸭血汤,完全不被两人的言语戏弄干扰。

    白歌见红杏不上钩,也只好乖乖的挑了碗里的面条吃了一口,顿时被那鱼汤鲜的眯起眼。

    低头一看,乳白色的鱼汤上点缀着香菜和青蒜末,清清爽爽中和了鱼汤的浓郁鲜香,好不诱人。面条又滑又弹,吃在嘴里完全没有面食那种烂糊的口感。这一碗鱼汤面无论是色香味,都是绝佳了。

    白歌盯着这碗鱼汤面,轻轻叹了口气。

    “姑娘,你怎么,这味道不好吗?”小招疑惑的嗅了嗅,明明鲜的很啊。

    白歌摇摇头:“味道很好,很地道了,我只是想起往年在淮安的时候,过生辰那日大哥哥都会带我去冶春楼吃一碗鱼汤面,然后逛上一整天的庙会,晚上母亲会准备一桌菜——”

    如今这鱼汤的味道比起淮安冶春楼也不差了,缺少了点以往的滋味。

    小招看看白歌有些兴致阑珊的模样,不知道说什么,抬头看向红杏,见她笑眯眯的指了指门外,顿时恍然。

    她凑过去,轻咳一声开口道:“姑娘,我昨日和厨房的彩雀姐姐聊天,听她说起前些日子夸官游街——”

    果然,白歌的注意力顿时被转移,她一双眸子晶亮:“夸官游街那日是不是热闹极了,你快与我讲讲。”

    小招忍住笑,点头道:“是很热闹,彩雀姐姐说那状元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瞧着肚子老大,腻歪得很,倒是那探花郎好生俊俏,惹得好些姑娘朝他扔帕子呢!”

    白歌顿时笑出了两个小梨涡,一副与有荣焉的道:“那自然,十八岁的少年郎怎么瞧着都是玉树临风的模样。”

    小招看着她的样子,顿时笑的不行,白歌也不理她,她现在已经渐渐习惯了小招的这种打趣,随她笑去吧。

    见白歌不理自己,小招这才又笑嘻嘻的凑过去道:“姑娘,你这生辰和文殊菩萨的诞辰是一日,庙会哪里没有,听说京城灵应寺的庙会可热闹呢,要不咱们和大姑娘说说,出府逛逛?”

    “出府?”

    白歌犹豫了一下,也有些意动。

    半个时辰后,玉漱院。

    白歌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想出府看看的想法。

    没料想,戚白玉非但没阻拦,反而笑眯眯的道:“终于呆不住了啊,是不是惦记着今天的庙会?还想着你什么时候会来找我呢,今儿是你生辰,当然要遂你心愿,想去就去吧,不过得带着护卫,车夫,别自己带着丫鬟瞎逛,日落前必须回府,晚上咱们一起吃饭给你庆生。“

    白歌实在没想到戚白玉竟然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了,一时雀跃赶紧应承下来。

    戚白玉也不多说,只对着身边丫鬟随口吩咐:”去给七姑娘拿些银钱。“

    白歌一愣就见那丫鬟已经拿着个钱袋子过来,戚白玉接过顺手就塞到她手里,沉甸甸的压得她手一坠。

    反应过来这袋子里的钱定然不少,白歌连忙要推拒,戚白玉却摆了摆手:“行了,你在我这儿住着,怎么还会短了你的银钱使,就当是你的月钱了,瞧上什么喜欢的就买,若是钱不够就报谢府的名号,回头我怕人送钱过去。”

    白歌盯着手中的钱袋子,想到今早的那一碗鱼汤面,心中升起些微暖意。

    戚白玉也不多留她,嘱咐了两句就安排人给她备车了。

    出了谢府,白歌正准备吩咐车夫去灵应庙,就听见红杏道:”姑娘,你们先去吧,我回去一趟。“

    白歌有些疑惑看向她:“什么事啊,非要今天,一起去庙会逛逛啊。”

    红杏笑着道:”来谢府这么久了,想着今天能出来就回国公府一趟,前两日我娘派人捎信来说要给我弟弟物色媳妇了,让我回去商量商量。“

    白歌听了也不好拦,道:“那你上车吧,正好给你带到国公府。“

    “我先回去一趟,之前给我爹娘做的鞋正好一道送回去,你们先去吧。”红杏指了指身后的谢府。

    白歌无奈只好带着小招先上了马车,与红杏摆摆手告别。

    红杏看着她们远去转头进了谢府,往韶音阁走。

    只是还未至韶音阁,便听到角门后有人在谈论什么,隐约听见人说起戚姑娘。

    她小心凑到角门边,里面两个女子的声音传了出来:“你说夫人就算给三爷纳妾,也不至于非得找七姑娘啊,还正好挑七姑娘生辰这日,这姐妹共侍一夫的事传出去可不好听。“

    另一个女子道:“你想什么呢,怎么可能还真给妾室名分,借腹生子罢了,行了,干你的活吧,嘴巴闭紧点,叫人听见有你好果子吃。”

    接着,细碎的脚步声想起,接着远去。

    角门后,红杏靠在墙上面色煞白,用手紧紧捂住嘴。

    忽然,不远处一个小厮声音传来:“咦?你不是韶音阁的丫鬟,刚刚不是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

    那细碎的脚步声,骤然停下。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二章

    玉漱院。

    戚白玉正斜倚在榻上闭目养神,丫鬟墨香蹲在她脚边一边帮她轻轻捏着腿,一边轻声道。

    “夫人,您今天怎么就让七姑娘出去了,万一出什么意外呢?”

    戚白玉一手支在太阳穴上,轻笑一声:“能出什么意外,已是砧板上的鱼儿了,说起来也算我对不住她,且让她再快活一天吧。”

    她话音刚落,脚步声匆匆响起,丫鬟云香急步走了进来,俯身到戚白玉的耳边低声说着什么。

    戚白玉听后,顿时面色一沉,她冷冷的扫了门外一眼,随后斥道:“把这两个只会嚼舌根的废物弄哑了丢到庄子上去,至于那个叫红杏的丫鬟——”

    她眉头皱了皱,这红杏不是谢府的丫鬟,身契不在她手上,着实有些麻烦,又想到之前父亲说过关于三婶宁氏的性子,犹豫半晌,还是道:“先把人关起来,待木已成舟再把她送回国公府,让三叔去处理。”

    待云香转身出去,戚白玉摆摆手示意身边人都出去,她看着窗外的艳阳天,眉心蹙的更深,心中情绪翻涌,道不清是庆幸还是遗憾。

    ·

    灵应庙作为京城第一寺,位于应平街的尽头,今儿是因文殊菩萨的诞辰举行的庙会,此时应平街上人头攒动,两侧尽是叫卖的商贩,间或有杂耍艺人,显得十分热闹。

    一进这应平街,白歌就下了马车带着小招和几个谢府的护卫步行逛起了庙会。

    她从没见过京城的庙会,看许多东西都新鲜,拉着小招东看看,西买买,半个时辰也还没逛到头。

    到最后,几个护卫手上倒都捧了些东西,有不少是白歌买给戚白玉、红杏等人的小物件。

    正当她逛的有些饿了,准备找个酒楼用午饭时,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人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