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一章 许家庄 崇祯三年,阳春三月。 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 距县城东面不远,有个叫许家庄的地方,在该县非常有名。 许家庄不是很大,且是一个新建不久的庄子,仅仅建立两年,却创造了多个轰动全县乃至扬州府的传说。 如亩产千斤的超级小麦。 亩产上万斤的高产马铃薯与红薯。 亩产数千斤的高杆玉米。 都是从这个庄子里流传出来的,令无数世人震惊的神物,连朝廷都略有耳闻,被地方官视作祥瑞。 只不过许家庄颇为神秘,十分封闭,四周都被带刺铁丝网围了起来,内有握刀持叉的青壮日夜巡逻,不许陌生人入内,至于想进去偷种子偷东西的窃贼,往往都没能靠近,便被及时发现,下场非常悲惨。 许家庄的庄主,更是一位神秘人物,据说是家财万贯的海外豪商,做过许多善事,赈济孤寡,花钱收养了不少孤儿幼童,开办学堂,教他们读书识字。但又大肆兼并百姓土地,把自耕农变成农庄里的雇工,要求6岁以上的男女孩童全部读书,严厉禁止妇女缠足,还推行剃短发,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惩罚,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 许家庄。 一座六角星形棱堡的主宅客厅内。 许远坐在一张黄花梨木官帽椅上,手里端着今春刚上市的龙井茶,悠哉的喝了两口,蒸腾的白色水气中,浮现他颇有几分俊朗的面孔,27岁的年龄,放古代可能已经有点大了,但在蓝星那边,依然是个不成熟的小年青。 抬起左手腕,看了看那条若隐若现的白色光环。 许远忍不住一声暗叹。 三年了。 得到这个随身时光门,已经有三年时间了。 当年才24岁的他,莫名其妙发现手腕处多了个摘不掉的光环,研究了好几天,突然打开光环,放大展开成一座时光门,小心翼翼的迈入,探索一番,发现时光门的背后,是平行时空的明末世界后。 当时的他兴奋极了,整晚都睡不着觉,走路手舞足蹈。 接着就是辞职、果断跟拜金的女友分手、成为了时空倒爷……老套至极,这里就一笔带过。 时空倒爷的生涯,搞了大概一年左右。 具体的操作过程,跟那些大众穿越小说内容差不多,把蓝星那边的食盐、白糖、玻璃制品、肥皂、机械手表、打火机、青霉素等工业品,倒卖到明末世界,赚得黄金、白银、古董字画等,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许远统计过,不管是倒卖什么工业品,换成高价值的黄金后,普遍能获得十倍、二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利润。 短短一年不到,以古代明末这边的货币算,他的身家达到了1000万两白银。 蓝星那边,许远的银行账户上,也躺有高达10亿元的存款余额。 然而时空倒爷这个钱途无限的职业,许远却突然不想干了。 倒不是因为他觉得赚够了,打算躺平享受了,而是这个行业的危险系数太高了。 蓝星那边还好,只要交足了税,不会有人找他的麻烦。 明末世界这边,则完全是个黑暗的丛林社会了。 被地痞流氓敲诈勒索。 被商业竞争对手诽谤抹黑打压。 被强人盗匪盯上。 被刺客打手追杀。 被官府胥吏敲骨吸髓。 面临的麻烦简直无穷无尽,所有黑恶势力都盯上了他这头肥羊,都想狠狠的咬上一口,彻底宰杀。 为了解决这些麻烦,许远付出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亲手终结的人命就有三十多条,但麻烦依然前仆后继。 若不是凭借时光门,许远可以瞬间逃回蓝星,有几次的危险,他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小命早就丢掉。 总之这一年的时空倒爷经历,跌宕起伏,危险无数,写个五十万字绝对够了。 许远厌倦了,没有过硬的官场人脉,没有宗族保护,想在古代经商暴富,那简直是在做梦,是地狱般的游戏体验,虽然赚到的利润确实很多,但没有多少爽快可言,只有高度紧张与担惊受怕。 许远打算换套打法。 不准备走经商流,而是走传统的种田流。 于是他带着万贯家财与十几个值得信任的手下,跑到乡下农村,广置田地,大肆兼并,用了两年时间,建立了一座拥有万亩良田的庄园,作为自己的根基。 去年秋闱,许远还跑去扬州府参加院试,利用高科技作弊的手段,成功拿到了秀才功名,勉勉强强跻身古代士绅阶层,虽然不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却也是道非常不错的护身符,能避免诸多麻烦。 如今, 回过神来。 三年过去了。 对比其他穿越客,许远这点成就可能不算什么,没多少值得夸耀的地方,但他自己觉得还不错,至少晚上能睡踏实觉。 而有了许家庄这个稳固的根基,下一步的计划,也能平稳顺利的展开,不会再像以前那么艰难。 “庄主。” 穿着绿裙的妙龄侍女夏荷走了过来,福了一礼,道:“参加今年代理商招标的商人们都到齐了,都在正厅等候。” “我知道了。” 许远点点头,放下茶杯,站起身,背手朝正厅方向走去。 …… 此刻正厅内。 穿着绫罗绸缎的各地商人,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他们有的是南直隶本地商人。 有的来自山东、江浙、江西、京城等地。 还有来自福州、广州那边的海商。 足足七八十号人,操持着不同的口音,或闭目沉思,或交头接耳,互探底细。 “张兄,今年你想拿下那个地方的代理经销权,准备了多少银子啊?” “没准备多少,就几千两而已,松江府地小民贫,卖不了多少货。” “罗兄,没想到你今年又来了,你好好的盐商生意不做,家里的扬州瘦马不玩,跑来盯上这种小买卖做什么?” “呵呵,这可不是什么小买卖,去年扬州府的代理权被你用二十万两抢走了,今年我不会再大意了,代理权我一定要拿回来!”这位罗姓商人咬牙切齿的道。 “罗兄,何必斗个两败俱伤?不如你我合作,共同经营,一人出资一半,拿下扬州府的代理权,利润平分,大家一起赚钱如何?” “谁跟你平分?去年你说你准备的投标价是15万两,我信了,结果你出了18万两,你的话我不会再信了,你找别人合作去吧,今年的代理权,我罗某势在必得!” “罗兄你这……气大伤财啊。” “庄主到!” 管家赵金德的声音响起。 商人们立时停止交头接耳,精神一震,目光齐齐朝门廊看去。 第二章 买办商人们 “许庄主!” “庄主别来无恙。” “许庄主好久不见,甚至想念啊。” “许兄、许兄,我是曾兆鸣呀,可否记得曾某?” 许远刚迈步进入正厅。 打招呼的声音,恭维讨好的声音,套近乎的声音,此起彼伏,众商人都表现的非常客气。 许远站在正厅上方的小高台上,扫视一圈,对他们压了压手,露出笑容,道:“诸位客商远道而来,辛苦辛苦,此处庄园环境简陋,有所怠慢,还望诸位体谅……” 寒暄客套了几句,换来一片‘哪里哪里’的声音。 “废话我就不多说了。” 许远进入正题,朗声道:“今年的代理商招标,规则跟去年一样,南直隶的四州十四府,分为18个代理区,除南直隶外的十四个布政使司(省),分为14个代理区,一共32块代理区,采用暗标方式,每位商人都能投标一块或多块代理区,价高者得,拿下相应代理区后,不得跨区经销,一旦有违规行为,将被取消代理商资格,停止供货。” 介绍完规则。 管家赵金德拍拍手掌,让下人把一块招标板搬了进来,还有纸张、圆珠笔与投标箱,将相应的材料,分配到在场商人们的手上。 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是惯例的商品展示环节。 有雪白如细沙的白砂糖。 有从巴掌大到等身大的玻璃镜,透明圆润的玻璃珠,给近视人员用的近视眼镜以及老花镜。 有洗澡后身体留香的香皂、洗发水、沐浴露。 有精准计时的机械手表、座钟。 有轻便好用的打火机、火柴。 有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绝症的青霉素药丸。 以及许家庄出产的压榨油、午餐肉罐头、水果罐头、酒糟鱼罐头等副食品。 从日用品到食品,种类一共有近百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众商人也都眼热无比,蠢蠢欲动,露出无比渴望的表情。 因为这些全都是顾客们抢着要的好东西,也都是高利润的商品。 以白砂糖为例,批发价格两钱银子一斤,终端售价少则一两,多则二三两银子,毛利润最少都有十倍。 玻璃镜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批发价从五两到五百两不等,终端售价也是少则五倍多则十倍的加,且由于供应量有限,每年都有定数,故而始终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不愁卖不出去。 很快正式进入投标环节。 众商人都默默估算了下代理区的市场规模和盈利前景,再考虑了下竞争对手的情况,纷纷用圆珠笔,在白纸上写下想要代理的区块与投标价码,再折叠起来,投入箱中。 许远让下人统计了下,然后公布了中标结果: “应天府中标代理商,林鸿佐,出价58000两。” “凤阳府中标代理商,沈俊奇,出价49000两。” “松江府中标代理商,张岩,出价61000两。” “南京府中标代理商,徐常,出价36000两。” “扬州府中标代理商,钱仁益,出价21万两。” “北直隶中标代理商,王崇礼,出价38000两。” “……” 一共32块代理区,中标价格从数千两到几十万两不等,合计起来,许远代理费就收了上百万两。 当然,这里面猫腻也是有的,如南京府这块代理区,从市场规模看,代理费至少得十万两以上,但商人徐常的背后,是徐国公徐家,背景过硬,没有商人敢与之竞争,故而能低价中标。 北直隶的商人王崇礼,也是类似情况,背景硬到了朝堂之上。 面对这类的商人,许远也没什么办法,更不可能将其得罪,反而得小心对待,奉为上宾。 “钱仁益!你是怎么知道我的标价的?为何你的标价,刚好比我多一万两?你这奸诈小人,到底是怎么猜到我出价的?” 商人中发生些许骚动,投标失败的扬州盐商罗厚平,气势汹汹跑到钱仁益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大声的发出质问。 “罗兄,商场如战场,本就兵不厌诈,你输了不能怪我奸诈,只能怪自己不是做生意的这块料,还是好好的做你的海盐生意,别来这里掺和了。” 钱仁益以胜利者的姿态道。 “你——” 罗厚平挥起拳头,恨不得揍人,但被旁人拦住。 很快庄园里的几名壮丁保卫也进入大厅,拉开冲突人员,避免小事闹大。 作为主人的许远,也不得不拿了个高音喇叭,劝他们和气生财,不必吵架,今年没有中标,明年可以再来,而且除了特殊商品,许家庄里的压榨油、罐头产品和高产作物种子,没有中标的商人,也可购买一批回去,不受代理资格限制。 此外! 许家庄还提供白银换黄金的业务,任何商人,都可携带黄金前来,以合理兑换比例,把他们手中的黄金,兑换成精铸的银元,成色充足,保证不亏,随时可以来换,且以后许家庄出产的普通商品,只接受用银元购买,其他银子不收。 听到这些话。 没有中标的商人们,心情好了许多,有的当场表示要买些罐头跟良种回去。 连那些已经中标的商人,对于能够明显提高产量的小麦、土豆、玉米等良种,也都纷纷提出购买请求。 至于黄金换银元业务,响应的商人不是很多,虽然他们都很喜欢一吹就响的银元,但黄金这个东西,是高价值的硬通货,方便易携,利于大额交易,除非遇到经济困难或者有厚利可图,否则他们不会轻易换成其他货币。 许远却对黄金非常渴望,因为明末这边的黄金兑白银比例,是一比十左右,而蓝星那边呢,925工业银的价格是3.5元/克,黄金价格却飙涨到了近500元/克,价格比超过1:100。 如果把明末这边的黄金,大量的换成蓝星的白银,中间就有十多倍的获利空间。 奈何黄金在古代也是十分稀缺的存在,真正持有大量黄金的有钱人,也不稀罕赚的那点白银,故而许远的这项金融业务搞了几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并没有搞到大量黄金。 晚上。 许远让人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晚宴,觥筹交错中,宣告了今年招标会的圆满结束。 不管是中标的还是没有中标的商人,都觉得颇有收获,今年又能大赚不少,心情都非常不错。 坐在宴席上首,作为东道主的许远,看着这些衣冠楚楚的精明商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的买办,未来注定摆脱不了对自己的依赖。 虽然这些商人里,有的背景通天,私下里态度高傲,要求许远‘投靠’他们,并拿出诚意,遭到婉拒后,便隐隐威胁说许远这些生意做不长久,早晚会被狼吞虎噬,是自取灭亡之道。 还有的想入股合作,愿意提供工坊和工人,扩大生产规模,只是许远拿出的那些工业品,都是现代工厂生产的成品,他没有提供技术资料,在这边建厂生产的想法,因为以古代的技术保密水平和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只怕玻璃、白砂糖、香皂之类的刚量产不久,全天下的工坊都偷学会了,根本没有专利保护的概念。 要想把这些暴利生意长期做下去,最好的办法,是从蓝星那边进货,绝不能在这边建厂。 当然,榨油坊、家具厂、砖窑厂、罐头厂、碾米坊这类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坊,还是可以建的,产品稀缺性也不高,不谋求暴利,被山寨了也无所谓。 总而言之。 自己亲自上场做生意是没必要的,许远现在的思路,就是以现代社会作为生产基地,将一些古人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大量进口到许家庄这个基地,再充当坐商,吸引买办商人前来购货,成为代理,虽然这套模式利润率降低了不少,但安全性高、稳定,还能多卖货,实际赚的比以前更多。 第三章 打秋风的县丞 招标会结束后。 没过两天,不知道从哪得到消息的县丞孙贵,登门造访,说是有要事相商。 许远只得抽出一点时间,让下人奉上好茶,在会客厅内招待了他。 “孙县丞,不知是为何事拜访,现在还没到收夏税的时候吧。” 许远抿了口茶,开口问道。 “此行不是为了夏税而来。” 孙贵面容精瘦,眼里精光一闪,道:“今年的春播快开始了,但河堤年久失修,知县黄大人十分忧心,故而想筹些款项,修缮河堤,让百姓田地得到更好的浇灌,今岁再无饥馑之忧,许贤侄,县里没有银子,黄大人希望你能慷慨解囊,为百姓做点好事。” 银子。 听到这个字眼,许远就明白是什么情况了。 又来打秋风来了。 抓准了招标会刚刚结束,他许远手上有大把银子的机会,就要过来狠狠的啃一口。 至于修河堤,不过是个借口罢了,许远若是把庄园里的五台挖掘机派过去,什么河堤都能快速修好,效率等于数千人力,何况这些年北方干旱少雨,最需要的不是修河堤,而是挖储水窖。 真正的目的,显然是盯上了自己的银子。 “哦,修河堤,需要多少银子?” 放下茶杯,许远看着对方问道。 “五万两!” 孙贵伸出一个巴掌,脱口而出一个数字:“黄大人有意把河堤大修一番,清淤拓宽,预计费银十万两,许贤侄擅长经营,不仅把农庄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经销海外特产,赚金银无数,区区五万两,应该拿的出来吧?” 噗~ 许远忍不住笑了,发出呵呵冷笑。 他往椅背后面靠了靠,换个舒服的姿势,斜视着这位尖嘴猴腮的县丞孙贵,道:“我是生意人,讲究的是平等交换,五万两,我拿得出来,十万两也拿得出来,问题是,我掏了这么多银子,黄大人能给我什么东西,让我不觉得吃亏?” “许贤侄,河堤修好了,百姓会给你立碑,黄大人为你撰文,歌功颂德,流芳千古的好事啊,怎么会吃亏呢?” “够了!我是生意人,要的是实利而不是虚名,跟我说这些没用,换个交易条件吧。” “这……” 孙贵呆了呆,他没想到这小子说话如此直白,以至于他事先准备好的那套说辞,面对这套商人理念,顿时没了意义。 怎么办? 黄大人交代的任务,还是必须得完成的。 少则3万两,多则5万两,只要有了这笔钱,加上这两年兴化县出色的税赋完成度,拿个上等的考评没问题。 再拿钱往上运作一番,升迁一个上等州府的知州,应该没什么问题。 又以黄大人四十不到的年龄,未来升任知府、巡抚、布政司,乃至进入朝堂中枢,都不是没有可能,前途非常光明。 只是这位贱商,不按套路出牌,居然问他索要利益,讲什么‘平等交换’,简直岂有此理,一介商人,有什么资格跟黄大人谈交换?不知所谓,取死之道! 他打算用点威胁手段,让他看清自己的身份。 “孙县丞,我这儿有个合作方案。” 这时许远却说道:“我的许家庄,如今发展到了饱和的程度,我想再建十个类似的大庄园,并购田地,招募更多庄工,把我的许家庄,从一个,扩大到十一个,形成连锁庄园。” “当然,开辟新庄园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的纠纷跟麻烦,官司可能打到黄大人那里,我希望黄大人帮我摆平这些麻烦,作为答谢,每座庄园,我愿意给3000两的酬谢费,十座庄园,就是3万两。” “另外每年的法定税赋,都会足额上缴,一分不少,不会让知县大人为难。” 许远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县丞孙贵又愣住了。 什么连锁庄园。 什么并购,解决纠纷之类的,让人听不懂的新词非常多。 但许远的目的和意思,他还是听懂了。 兼并。 这小子想大搞兼并,把这个所谓的庄园,一下扩张到十一个,要大肆侵占属于百姓们的田地。 本来这类的事情,官府是绝不会容忍,并且会坚决打击的。 但每座庄园3000两的酬谢费…… “许贤侄,此事我做不了主,待我禀告黄大人,由他决断,再告知你结果。” 想了想,孙贵拱了拱手,告辞离开了许家庄。 …… 兴化县,县衙议事房内。 县令黄逸,字照明,三十八岁,头戴双翅乌纱帽,穿着红底胸前绣练雀的七品知县服,端坐上首,浓眉方脸美须,看起来一身正气,像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主簿王树昌,字佳廷,三十四岁,穿着白底绿边的长袍,衬托出儒雅文人气质,坐在一旁。 “大人,事情就是这样,小人不敢做主,还望大人定夺。” 站在下方的县丞孙贵,汇报着他今天在许家庄的交谈情况。 “哼,小小商人,简直贪如饕餮,想要吞天。” 县令黄逸勃然大怒,一拍椅背,恨不能把奸商就地正法。 要知道兴化县在册的田地数量,不过百万亩出头(隐田不在册),许家庄一座庄园,就圈占良田万亩,再来十座类似规模的庄园,岂不是要兼并土地十万亩? 兴化县十分之一的田地,就此掌控在一介商人手中? 这个过程,会有多少百姓失去土地?会有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发生? 贪婪至极! 罪大恶极! 见黄逸如此义愤填膺的样子。 “大人,您的意思是……不同意许家庄扩张,不要他们的捐银了?”孙贵小心翼翼问。 “不,让他许家庄扩张!” 黄逸却话一转的道:“但三千两太少了,每座庄园,至少得给我五千两!不过,若是在兼并土地过程中,许家庄欺压百姓太甚,逼的无数百姓告官,本官会亲自上奏朝廷,再带人平了许家庄,为百姓们伸冤报仇!” 他一脸的义正言辞,宛若青天在世。 “此法可行,大人英明!” 主簿王树昌立刻献上马屁,连连惊叹,这个办法绝妙至极。 因为拿到五万两后,明年这个时候,黄大人已经大概率升任外地,老百姓就算沸反盈天,也跟他没有关系。 如果百姓今年就闹将起来,那就更好,直接把那个许远拿下!定罪斩首抄家,届时富得流油的许家庄内的一切,都将归官府所有,无论如何,黄大人都是赢家。 脏。 这些读书人心真脏。 站在下首的孙贵,暗暗鄙夷,他觉得在百姓面前,自己已经非常奸恶,现在看来,最狠的还是黄大人这样的读书人。 …… 第二天。 许家庄。 再次前来的县丞孙贵,带来了县令黄逸的回复。 “每座庄园五千两,十座五万两,行!这银子我给。” 许远爽快的答应了,多花个两万两,于他而言,跟没有多花一样,不过是小钱罢了。 重要的是他的目的达到了,庄园数量从一座增加到十一座,只要官府不干涉不找麻烦,用不了多久,整个兴化县大部分的经济、人口、资源,都会逐渐掌控到他的手中,某种意义上,兴化县将来谁是话事人,已经显而易见了。 第四章 庄园扩张开启 “老赵,去把庄里的管事都叫过来,我要开一个重要的会。” 许远对管家赵金德道。 “是,庄主。” 赵金德微微弯腰,把消息通知了下去。 很快,圆桌会议室内。 庄园内的主要管事,全部到齐,几乎坐满了会议室。 有负责庄田打理的管事李进。 有负责牧场的管事解田青。 有负责养猪厂的管事吴大宝。 有负责砖窑厂的管事吴二宝。 有负责罐头厂的管事魏满成。 有负责家具厂的管事徐盛。 有负责榨油坊与碾米坊的杨忠远。 有负责庄园安保的管事史勇。 有负责人事管理的管事王大喜。 以及负责教育事务的管事刘晋策。 这十人,是许家庄内的十大管事,年龄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不等,都非常年轻,看起来精明能干,而他们这些人,是许远在时空倒爷生涯中,逐渐招揽到自己麾下的,能力有高有低,最大的特点是可靠、忠诚、老实,得到了许远的信任和认可,故而都得到了重用,每年都能拿到十分丰厚的报酬。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县的黄县令,已经被我用银子买通,从今年开始,许家庄可以开启连锁计划,从一座庄园,增加到十一座,如果你们中谁有能力和兴趣的话,可以申请担任新庄园的庄主,推广我们的模式,建设出更多的许家庄。” 许远这话落音。 嗡的一下。 众管事都激动了起来。 “庄主,扩张计划不是准备从明年开始么?怎么一下提前了,而且我们很多人才还在培养当中,还没到完全合格的标准,这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李进开口道,今年32岁的他,由于长期跟田地打交道,看起来像个老农,性格憨厚,也是位邻里都夸赞的孝子。 “时不我待啊。” 许远摇头:“我也想慢一点,按部就班的实施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明年黄知县就要卸任,新的知县不一定更好说话,今年提前扩张或许会比较好,而且所有人都可以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平时再多交流总结经验,我想不一定会干的差。” “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身形富态的吴大宝道:“我们庄园,有最高产的小麦、水稻、土豆、玉米种子,有庄主你提供的农药和化肥,还有各种专业书籍,只要愿意钻研愿意学,谁都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提前扩张完全没问题。” “只是我们搞征地的话,会不会有农户强烈反对?有些农户把田地看的比命根子还重,给多少银子都不卖地,这些人可是非常难处理。” 牧场管事解田青提出了他的问题。 而说起征地,众人都记忆尤深,就在两年前许远说要换套打法,说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时候,众下属虽不太理解,但都表示支持。 只是带着大把白花花的银子,以远超平均地价的价格,大肆征地买地的时候,不少农民死活都不卖地,涨价到百两一亩、三百两一亩甚至五百两一亩,都不愿意出售。 最后是采取了暴力逼迫、土地置换、天价收购、承诺雇佣等办法,才完成了1万亩的征地任务,共计耗银上百万两,是正常购地成本的十倍,解决了无数棘手头痛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征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农户应该会更容易接受。” 管家赵金德说出他的看法:“这两年,为了取得周边农户信任,我们不仅免费送了不少高产种子给他们,指导他们种植,还多次举行开放参观活动,让他们参观我们集体庄园的全新耕作模式,还在工坊人手不足时,从周边招募短工,让不少农夫赚到了工钱,另外针对那些贫困农户,我们提供的借粮服务,是大斗出,小斗进,经常给他们介绍工作,收获了不少民心,两年下来,我们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声望。” “此外这些年干旱少雨,田地减产,朝廷却加了辽响,底下的胥吏变本加厉,敲骨吸髓,农户们负担越来越重,不少地方已经出现逃亡现象,如果看到我们庄园,种地能实现五倍、十倍的增产,朝廷税赋全由庄园承担,每天管饭不说,还有工钱可拿,进工厂作坊做工,能拿更高的报酬,我想,这对那些日子快过不下去的农户,加入我们庄园,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听了赵金德的分析。 众人都点了点头,十分认可。 广大农民百姓的日子,确实是越来越难过了,即便这里是相对富庶的扬州府境内。 崇祯元年,陕北大旱,王嘉胤、高迎祥等农民揭竿而起,杀官造反,流窜席卷多地,到现在还没有平定,反而愈演愈烈。 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军第一次入关,破喜峰口,占遵化,阵斩明将赵率教、满桂、孙祖寿,大肆劫掠后返回满洲。 崇祯三年三月,农民军入山西,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起义烽火燃遍山、陕。 崇祯四年,也就是明年,朝廷再次加征辽响,从每亩加征九厘银,提高到一分二厘,再经过胥吏们的上下其手,农民百姓的负担恐怕又要大大增加。 国际上,欧洲三十年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加之南美洲波托西大银矿减产,导致白银流入大明大幅减少,再过几年,由于不断遭到饥荒侵袭,酿成天主教岛原之乱,日本也会闭关锁国,大明又少了条白银进口渠道,缺乏白银流通的大明,财政危机将越发严重,只能步入难以自拔的深渊。 不过,这些危机,对于许远而言,却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集体庄园的发展模式,加上从现代社会带来的良种、化肥、农药,以及拖拉机、挖掘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在明末这个充满天灾人祸的世道里,简直是降维打击般的存在。 况且许家庄建立的这两年,多次的宣传之后,眼见为实之下,加入庄园到底是好是坏,可谓一目了然,相信农户们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庄园扩张计划就这么定了,想外放担任新庄主的,可以提出申请,毛遂自荐,接下来,我们要抢在春耕之前,尽快完成征地任务,总之,所有人都要动员起来,搞好这一轮的扩张!” 许远最后拍板道,将各项任务分配了下去。 …… 很快。 命令下达后。 像一台精密的机械。 整个许家庄开始高效运转了起来。 视察各个工坊与部门的过程中。 许远问跟在身旁兼职秘书工作的侍女夏荷道:“夏荷,庄园要扩张了,会多出十个庄主,你文化水平不错,这两年也跟我拓宽了眼界,难道你没有兴趣报名参加竞聘,也去连锁庄园当庄主?” “我一个女人,能当管几千人的庄主?” 夏荷很是不自信的道,更未想过这个问题。 “女人也能干大事业,不要妄自菲薄,只要你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到,而且不会比男人差。”许远鼓励道。 “算了,女人抛头露面不好,我还是适合待在庄主你身边。”夏荷俏脸微红的道,暴露了自己的一点小心思。 “好吧。” 许远没有再劝,转头看向右手边这位人高马大,又黑又壮,一直在保护他安全的年轻护卫道:“张虎,你有没有上进当庄主的想法,如果有的话,我给你上进的机会。” “主人,俺哪是当庄主的料,当年要不是主人你给我一口吃的,俺张虎早就饿死了,当时我就发誓,要护主人你一世周全,这条命以后就是为主人你而活的,怎么能忘恩负义离开你。” 张虎憨憨的道。 “你这憨货,有几次要被人砍死了,都不知道逃跑,结果还要我回头救你。” 许远笑骂一句,但心里也有点感动。 张虎这小子,是最早追随自己的人之一,三年前,十三岁的他从陕西逃荒而来,家人全部饿死,只有瘦成竹竿皮包骨的他活了下来,许远收留他之后,发现这小子人憨憨的,脑袋不是很灵光,学习能力糟糕,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吃,消化能力强,至今三年过去,他吃成了身高一米九,体重二百一的威猛壮汉。 当然力气也很大,跟武艺高人学过几招,赤手空拳情况下,十位壮汉不是他的对手,且对许远忠心不二,是值得信任的贴身护卫。 第五章 踊跃加入 许家庄要进行扩张。 再建十个大型的庄园,每个至少占地万亩。 但这些新规划的庄园,并不是密密麻麻的扎堆在一起,而是均匀的分布在兴化县各个地方,然后以这些庄园为圆点,辐射半径数公里内的区域,从而将影响力覆盖到整个兴化县。 …… 三月二十四。 陆家村,一处于河网交叉地带的村庄。 当许家庄的宣传工作队,进驻到陆家村,打算以陆家村为庄园中心,准备征地扩张的时候。 陆家村三百多户的人家,都陷入到人心惶惶的状态中。 “许家庄要收我们的地,要建新的庄园了!” 就这一句话,便炸了锅般,引得无数村民心神不宁,惴惴不安。 甚至心生恐惧,极其抗拒,坚决表示绝不会卖掉祖宗传下来的田地。 虽然宣传工作队,做了多场的宣传大会,反复介绍入庄待遇,描绘未来前景。 “水浇地的买断补贴是二十两一亩,旱地的买断补贴是十两一亩,银子立刻就给,一分不少。” “加入集体庄园后,如果选择稳定,可以拿每月一两的固定工资,包吃住,壮劳力都会安排工作,官府税赋庄园帮忙缴纳,也可以选择赚工分,多劳多得,有手艺的工资更高,少的每月3两,多的5两,若能成为管事,最低月薪都有10两,还有各种福利。” “另外,加入庄园的农户们,家里6岁到10岁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能进入庄园学堂,读书识数,完成三年义务教育,不收任何费用,学堂提供营养早餐和营养午餐,大大减轻家长的负担。” “条件待遇这么好,诸位乡亲还在犹豫顾虑什么?若是不信,也可亲自去许家庄看看,参观参观,眼见为实,我们给你报销路费餐费。” 手里拿着扩音喇叭的宣讲员,喉咙发干的说道。 台下的年青村民陆有才,不由产生一丝心动,跟其他村民商量探讨了起来。 虽然他心中也满是疑虑,但没有别的村民那么担忧害怕,反而多了几分期待。 因为他是跟许家庄打过几次交道的。 陆有才的一个亲戚表哥,就是许家庄内的庄工,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亲眼见到表哥家里的生活情况,着实是让他羡慕不已。 住的是双层砖瓦房,极其结实,冬暖夏凉,从不漏风漏水,六七间的房间,能住十几口人。 缸的米麦面是满的。 院子里挂了十几斤吃不完的腊肉。 咸菜、干果脯,还有那些罐头,都是整坛整罐的,不知道能吃多久。 便是普通的地主乡绅家里,也不可能有这么富。 那位表哥透露:现在他一家人的年收入,估计得有上百两银子,至少能攒下一半,还不用缴纳任何税赋,一年到头也不是特别忙特别累,有上百天的休息时间,一般的地主都比不了。 而陆有才呢,靠着那几亩薄田,到处给别人做短工,累死累活,没有几天清闲,一年也赚不到十两银子,更攒不下一分钱。 直到去年,表哥给他了十几斤的土豆跟玉米种子,他尝试着种了半亩,然后第一次体会到了连续大半年吃饱饭的感觉,虽然土豆吃多了烧心,玉米属于杂粮,口感不好,但吃饱饭的感觉,终究是比常年饥饿好太多。 还是在去年冬天,他的小女儿囡囡出生了,妻子奶水不足,四处借不到奶,眼看有夭折之危,又跑去许家庄找到表哥,请他帮帮忙,当时他都要下跪磕头了,表哥连忙将他拉起,带他去了庄园养牛的畜牧场,见到了那种一天能产一大桶奶的奶牛,估计够一百个小孩吃。 于是陆有才不仅得到了一大壶的鲜奶,还拿到了两罐奶粉——表哥垫的钱。 而那次借奶过程中,陆有才还注意到,有不少快断粮的穷苦百姓,纷纷拿着袋子来许家庄借粮,他亲眼看到:借出粮食的过程中,许家庄的庄工,用很大的斗盛粮,叮嘱来年还粮食的时候,用小斗还就行。 “这许家庄是傻了么,亏本的生意也做?” 当时陆有才觉得许家庄的人太傻,白白被人占便宜,然后他也找表哥要了个袋子,借了一斗粮回家。 后来听村里的李秀才分析,陆有才恍然大悟,许家庄搞大斗出、小斗进的把戏,目的是为了收买人心,为了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居心叵测,用心险恶,必不被朝廷所容。 如今,许家庄终于搞大动作了,要在陆家村这边,建新的大庄园,要征地上万亩,想把村里所有村民的田地都收走。 回到家中。 陆有才询问妻子陈秀娘:“秀娘,你说那个集体庄园,我们要不要加入?能不能加入?” “为何不加入?” 陈秀娘反问他道:“我给你生了大壮、二壮两个儿子,还有女儿囡囡,以后不知道还会生几个,可咱们家才六亩薄田,还要交那么重的税,不想点办法,难不成一家人都饿死不成?还是你也要学别人家,以后多生一个,你就溺死一个,你下得了那个手么?” 溺婴? 陆有才浑身打了个哆嗦,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少见,他就亲眼见过别人溺婴,但如果换作自己的话,他也不确定能不能下那个手,连想都不敢去想。 但残酷的现实确实摆在了眼前,六亩薄田,再努力耕作,也养活不了几口人,永远摆脱不了饥饿和贫穷。 而吃饱饭的滋味,是极其难忘的,再回到过去那种长期半饱的日子,陆有才也有点难以接受。 “可村里的李秀才说,许家庄在收买人心,将来可能反了朝廷,惹来围剿,这是碗杀头的饭。” 陆有才还是有点顾虑。 “我们哪里能想那么远,只要能吃饱饭,有几天好日子就行了,而且六亩地卖给许家庄,立刻到手60两银子,这笔钱存在那里,万一那天大祸临头,大不了带着银子跑到外地,重新置地,咱们家的六亩薄田不就又回来了。” 陈秀娘分析道,透着属于她的小精明。 “对啊爹,咱们家快点加入许家庄吧,我都好久没吃过肉了,我听伯伯的儿子说,只要进了庄园学堂,每天都能吃到肉,还有一个鸡蛋,有一杯牛奶,什么好吃的都有。” 这时六岁的大儿子陆大壮插话道,嘴角不停的流着口水,眼里满是向往。 赞成票又多了一票。 “行吧!” 陆有才点了点头,做出了重大决定。 …… 第二天。 陆家村晒谷场,摆放了一个摊位。 是许家庄宣传工作队设置的征地申请登记处。 陆有才拿上自家的地契,走了过去,准备提出申请,加入集体庄园。 然而让他吃惊的是,做出跟他一样决定的,不止他一家,而是排成一条不短的队,数了数至少有几十人。 代表了几十个的家庭。 连那几个口头上反对的最厉害的,声称“绝不会卖地”的村民,也站在了申请登记的队伍中,露出略有些尴尬的神情。 显然经过一番的深思熟虑与权衡利弊后,相当部分的村民,还是做出了更利于自身利益的决定。 见这么多村民妥协,且亲眼看到,只要上交地契,立刻就能拿到白花花的银元后。 陆有才也赶紧加入到队列中,生怕申请的晚了,银元全发完了,征地补贴拿不到了。 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申请加入的越来越多,乃至可以用踊跃来形容,最后陆家村370余户的村民,除少数几个地主没同意合作,绝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集体庄园。 第六章 地主们的意动 “天赐,一共收上来多少地了?” 登记工作完成后,队长王龙问负责统计的顾天赐道。 “306户村民,合计收上来1867.4亩土地,水浇地约占三分之一,旱地占三分之二。”顾天赐道。 “陆家村的田地大概有三千亩,我们只收上了六成的土地?” “差不多,剩下的基本都是地主的地,而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水浇地,却掌握在村里少数几个地主手中,他们都没有把土地卖给我们的打算。”顾天赐道。 王龙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得准备啃硬骨头了。 要想把地主手中的土地收过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有些地主,是有秀才、举人、进士等有功名在身的乡绅,享受不同配额田产的免税政策,将土地投献到他们名下的百姓也很多,是封建社会最顽固的利益群体。 要想拿到这些地主的土地,是难度极大的事情,哪怕开出极其优厚条件,天价收购,也不见得能奏效。 两年前许家庄建立的时候,就在地主头上碰过钉子。 “明天,我们去登门拜访下几位地主吧。” 王龙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知道要打一场硬仗了。 实际上! 建立新庄园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土地都征收上来,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根本不现实。 只是为了提高耕作的效率,便于机械化的发挥,建设庄园需要的,是一块大而完整的地。 要求地势平坦,较少有河流、森林、山丘、沼泽的阻隔。 形状最好是方块形、圆形、多边形都行。 中间要留一块数十亩的地,用于建造棱堡。 清除田埂阻隔,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能存在有属于他人的‘钉子地’,混在集体庄园的土地中。 即划定在庄园范围内的土地,必须得全部属于庄园,不允许任何人的田地,影响庄园的规划与完整。 本着以上这些原则,针对那些地主们而言,不择手段的买走他们的土地是下下之策,但只要能让地主的田地,不再庄园范围之内,目的就达到了,当然能买下他们的田地更好,那是最理想的情况。 …… 陆家村。 举人陆敬珙的大宅客厅中,坐着几位村里的大人物。 坐上首位置的陆举人,是村里最大的地主,拥有良田五百亩,靠近大沟河的那一大片水浇地,全部是他家的,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村里最富裕的大户。 但此刻,面对许家庄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集体庄园征地活动,陆举人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危机感。 “陆老爷,我们的地,绝对不能卖给那个许家庄,一亩都不能卖!” 村里的李延之李秀才,态度强硬坚决的道:“许家庄包藏祸心,图谋不轨,是想要断我们的根基啊,倘若把地卖给他们,我们就完了。” “延之兄,你说的有道理,不过那个许家庄,是有备而来啊。” 另一位秀才道:“许家庄财雄势大,为了征收土地,会采取各种办法,堪称不择手段,他们先礼后兵,先加价收购,二十两银子一亩的地,加价到五十两、一百两,十倍溢价收购,用这种办法摆平一部分人。” “倘若溢价收购失败,他们会提出土地置换的方案,用大田换小田,肥田换瘦田,近田换远田,让换田者觉得占了便宜,用这种方式摆平了不少大户。” “如果溢价收购、土地置换都不管用,大户就是不愿意卖田换田,为了达到目的,许家庄会勾结盗匪,绑票勒索,将你的孙子、儿子拿在手上,不答应就撕票!另外许家庄还用蝇头小利,拉拢所有的农户,雇佣了大量的长短工,造成劳力短缺,我们乡绅的地,就没什么人种了,即便能雇到人,花的银子也会更多,得不偿失,久而久之,我们就撑不下去了。” “这是釜底抽薪的绝户计啊!” 李秀才脸色发白,身形一晃,感到十分的不妙。 虽说他家只有良田五十亩,但他自己是不可能下地干活的,那种活是给泥腿子们干的,他金枝玉体,如何会干农活? 陆举人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起来。 许家庄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软的不行来硬的,硬的不行来狠的,狠的还不行就来绝户计,别说一般的地主,他都觉得很难顶得住。 “这个许家庄,当真是目无国法,无法无天啊,难道就没人治得了他们么?” 陆举人的儿子陆胜文,拍拍茶几,一脸愤怒的道。 这话引得众人沉默。 许家庄之豪富,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那位海外来的海商许远,更是富可敌国,拥有钱财无数。 这一点,就从陆举人家中出现的白糖、玻璃镜、打火机、香皂、座钟等商品,就能看出。 而为了置办这些物品,陆举人花了超过5000两白银,积攒了好几代的家底,花掉了一小半,这还是有所克制的结果,若是去学那些真正的大户,为了消费许家庄的商品,每年花掉上万两都不稀奇。 在古代,钱能通神,钱也是万能的存在。 虽说功名更加重要,权在钱上,但许家庄能安然屹立到现在,本就证明其靠山过硬,或者自身实力强悍,不然早就被撕碎瓜分了。 …… 第二天。 王龙、顾天赐登门拜访。 陆举人虽然有些抗拒,但还是以礼相待,令人奉上好茶,不敢怠慢得罪。 客厅里。 寒暄一阵后,王龙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说陆举人的五百亩良田,有三百亩左右,处于集体庄园的规划区内,不知陆举人能不能忍痛出让,许家庄愿意高价收购。 “王贤侄,陆某能不能以良田入股你们庄园,分文不要,只要每年给我一半的分红即可。” 陆举人说出了他的方案,想要入股集体庄园。 因为他也亲自去许家庄参观过,那种亩产上千斤的小麦、玉米,亩产万斤的土豆、红薯,这些高产农作物丰收时的场景,还有那些钢铁怪物般的农用机械,都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让他放下了作为举人的所有傲慢。 随即他也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假如他家的五百亩良田,也都种上高产作物,也使用钢铁机械耕作收割,带来五倍、十倍的产量后,他一年能赚多少钱? 只是许家庄提供的良种有限,加之耕种不得法,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去年他家种的五亩高产作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产,只增产了两倍左右,带来的是小失望而不是大惊喜。 想必只有在集体庄园的模式下,才能取得真正的增产,小打小闹是不行的。 所以陆举人产生了加盟入股的想法,想着五百亩的良田,加入集体庄园后,全部实现了十倍增产,他得其中的一半,那也有五倍的收获,把地入股给许家庄,并不是吃亏的事情,反而大赚。 “我们庄园不接受土地入股。” 王龙却果断拒绝道:“我们能提供的最好方案,是那三百亩规划区内的良田,我们以50两一亩的价格买断,或从其他地块分割350亩进行土地置换,如果贤伯父愿意配合,以后就是许家庄的优先合作对象,享受优先购买良种、农具、农药、化肥的资格,甚至可以租用大型机械帮忙收割,出产的粮食,也可优先卖给我们的加工作坊,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价格尤为公道,保证不会吃亏……” 王龙列出诸多优惠条件,让人得出结论:只要跟集体庄园合作捆绑,哪怕是入不了股,也能得到大量好处,分享庄园带来的福利。 “父亲,我觉得可以答应!” 陆胜文忍不住心动了,在陆举人耳边道:“父亲,许家庄擅长耕种经营,产出惊人,跟他们合作不亏,不如同意土地置换,成为许家庄的优先合作对象。若是不同意合作,得罪了许家庄,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陆举人不动声色,但也微微点头,明显意动。 第七章 农、牧、渔、工全面发展 很快。 陆举人被搞定了,以350亩大田换300亩小田的土地置换方案,顺利达成了协议。 最大的地主陆举人都签了合作协议。 陆家村其它的地主,自然无法坚持下去,不得不同意合作,包括抗拒态度最强烈的李秀才,他家的50亩良田,也置换成了60亩大田。 宣传工作队在陆家村的征地工作,顺利完成。 只是经过一番置换后,最终得到的田地为1688.2亩,居然还缩小了近两百亩,刚好占陆家村所有田地的50%出头。 另一半的土地,则几乎全是地主们的土地,属于普通百姓的极少。 如此形成了集体庄园占一半,地主占一半的鲜明格局。 当然宣传工作队的征地对象,并不是陆家村这一个村子。 周边的陈家村、夏村、檀林村、马家村、冶家村等七八个村子,都在规划范围之内,只要平均每个村子征收土地1000亩,很快就能完成征地万亩的目标。 好在宣传队进展的非常顺利,搞定陆家村只用了两三天,搞定周边几个村子估计也要不了多少天。 阻力困难肯定有。 不愿意配合的也有。 坚决反对拒绝、怎么都不同意的地主,肯定也会冒出一两个。 但家里田地少的普通农户,基本都会加入集体庄园。 大部分地主也会配合,毕竟他们并没有真正受到损失,利益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大概率能得到更多好处,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而对于极少数的顽固地主,在绝大部分人力资源都掌握在许家庄手中,在良种、农具效率、经营模式、庄工待遇都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顽固抗拒的下场,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更何况许家庄还准备了卑鄙无下限的最后手段,除非你后台非常硬,朝廷里有大官,不然今天儿子失踪,明天孙子被拐的打击,没人承受得了——当然,除非迫不得已,许家庄不想走到这步。 …… 许家庄。 西面后山的一片占地上百亩的养殖场,许远抽出时间,又过来视察了一番。 实际上。 建在后山矮坡上的养殖场,是庄园里许远最重视的地方之一,每隔几天都会前来视察一次,十分频繁。 因为他的这座庄园,不是普通的以耕种为主的庄园。 而是采用农牧结合模式经营的庄园。 养殖业要占很大一块的比重。 就拿这座牲畜场来说,里面养了牛500多头,羊1000多只,驴300余头,马50多匹,都属于大中型的牲畜。 旁边还有一个大型的养猪场,养了3000多头的家猪。 此外还有专门养鸡鸭鹅的家禽养殖场,里面有鸡鸭鹅上万只。 庄园里占地十几亩的储水塘与灌溉河网中,也采用桑基鱼塘的模式,养了不少的鱼虾,每年能捕鱼数万斤。 总之许家庄内,牧业养殖业渔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长期占用上千人的劳动力,专门负责养殖。 “庄主,牲畜场这个月新增了15头小牛,23只小羊,8头小驴,1匹小马,但因为伤病,死去壮牛两头、羊七只,死肉煮熟后分给了周边的穷人……庄主,周某管理不当,请庄主责罚。” 管事周宗和,一位三十多岁对养殖很有研究的中年男子,拱手鞠躬,一脸自责的样子。 “不必如此,常言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这么多牛羊马养在一起,发生疫病的概率很高,体质弱的就死了,另外相互间的争斗,受伤也很常见,你只要保证不会大规模的爆发疫病,没有大规模的死伤就行了,偶尔的死去三五头,乃是正常,不用自责。” 许远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的道。 “谢庄主,周某定会竭尽所能,每月减少牲畜死亡的数字,最终做到一头不死。” 周宗和还是开口保证道,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总想做到完美的程度。 “对了,现在给牲畜们喂的青贮饲料还够吃么?今年要不要扩大牧田种植规模,生产更多的饲料?” 没错。 许家庄内,上万亩的土地中,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划分为了牧田,专门用于种植牧草、紫苜蓿、大麦等饲料用农作物,收获切碎后只给牲畜家禽食用,从而能饲养大批的猪牛羊马。 话说宝贵的土地,拿来种口粮都不太够,为什么还要拿出三千多亩,专门种给牲畜们吃的东西,这是不是太浪费了? 不过许远并不这么觉得,他当然有他的考虑。 而他这是学习蓝星那边,近代西方国家先进的农牧结合发展的模式,吸取其先进经验,发挥其巨大的优点。 可老祖宗的传统种田强项不学,非要去学什么西方种田模式,许远这是不是在崇洋媚外,过于推崇西方? 然而并不是。 农牧业结合的耕种模式,其实是有着极其巨大的优势。 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作牧田。 三分之一的土地种豆、种油菜,增加土壤肥力。 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种植小麦、水稻、土豆等主粮。 每三年轮作一次,就能很好的保持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确保主粮安全的同时。 还能通过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带来大量的肉类、鸡蛋和牛奶。 有研究显示西方国家的农民,在18世纪的人均年食肉量,就达到了45公斤,还有大量的牛奶,多到喝不完制成奶酪的程度,故而西方成年人普遍体格壮硕,人高马大,孔武有力。 而18世纪的处于番薯盛世的“我大清”,由于牧业不发达,几乎所有土地都用于种粮食,别说人均食肉45公斤,连5公斤恐怕都没有,个个体格瘦弱,目光无神,是属于严重营养不良的盛世。 至于牛奶什么的,连想都不要想,到了21世纪,华夏人民都没有养成经常喝牛奶的习惯,也没那么多的牛奶。 而有了大量的肉类,大量的牛奶,补充了足够多的蛋白质,人的体格才会变的健壮健康,武力值才会更高,才不会出现北方的鞑子入关了,十几个大明边军士兵,都干不过一个鞑子的情况。 所以肉类就是战斗力。 牛奶就是战斗力! 许远将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庄园里百姓们的人均食肉量,目标是50公斤以上!孩子们的饮奶量也要提高,达到每天1斤以上。 所以在许远的眼中,发展牧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农业,甚至更加重要! 此外庄园里养的牛多了,也可以充当畜力,提高劳作效率,要知道古代有1牛抵6丁之说。 养的羊多了,则可以提供羊毛原料,用于纺织出呢子布料,御寒保暖,美观大方。 养的马多了,则可以培养出古代的坦克——骑兵,在冷兵器时代,1个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6个步兵,骡马也是后勤的必备。 且牛羊马等牲畜家禽的粪便,也可集中投入到沼气池中,与人类粪便一起,源源不断的发酵出沼气,用作生活燃料,沼液更是有非常好的肥田效果。 总而言之。 搞农牧业结合式的发展,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至少比传统的种田模式强的多。 而许远的许家庄,不只是发展了农业、畜牧业,还养了十几亩储水塘的鱼,种了几百颗的桑树养蚕,建造了大量的工厂作坊,搞的是农、牧、渔、工全面发展,较之于农牧结合,还要先进了不止一个纬度。 正因为百业俱兴,许远的许家庄,虽然面积仅万亩,却能养活庄内上万的丁口,提供五六千个的工作岗位,并实现了共同富裕。 当然,许远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良种、化肥、农药、各类机械,也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少占了五成功劳,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而将这一切全部综合,短短两年,许家庄便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完全在情理之中。 “牧田规模不用扩大,已经完全够吃了。” 周宗和摇头道:“现在养的牲畜不是很多,南方水热充沛,牧田产量高,三千多亩的面积够用了,如果不够,把小麦杆玉米杆切碎了牛羊也能吃;牧草不够了,也可花钱从周边村子收购杂草,一文钱五斤,很多村民愿意去割,实在不行就把多余的陈粮煮了,牛羊马最爱吃,总之现在的牲畜数量,就算增加一倍,也能保证它们天天吃饱!” “那就好。” 许远点了点头,顿时放心了许多。 的确,在气候恶劣、干旱少雨的北方寒温带,游牧民族都能搞好牧业,动辄养几十万几百万只的牛羊马,现在在雨热更加充沛的南直隶,加上这群勤奋聪明的华夏百姓,没有理由搞不好畜牧业,只会搞的更好! 第八章 三年义务教育 下午。 六角星棱堡内。 位置靠北的一块占地约二十亩的区域,是许家庄的教育学堂。 这座稍稍靠近,就能听到郎朗读书声的地方,却是许远最为重视,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视察的地方。 因为教育是头等大事,是关乎到国家民族未来前途与生死存亡的国本根基。 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许远经常中午就在学堂的食堂里吃一顿午饭,看看学生们的饭菜质量怎么样。 或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旁听一节课,亲自观察老师的教学水平。 另外也亲自担任校长与德育课老师,让每位学生,每年都会听他讲几节课,经常能见到他的面孔。 而经过两年的扩建和完善,许家庄的教育学堂,如今有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五栋,教室五十间,班级共二十个,学生人数近2000人。 没错。 确实是两千人。 若不是前段时间庄园扩张计划启动,征调了数百名的优秀学生,去参加征地清丈工作,教室内部还会更拥挤。 即便如此平均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依然有上百人,挤在八十平左右的教室里,显得颇为拥挤。 而如此多的占了庄园内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学生,其中一半左右,是庄里庄丁们的子女,还有一半上千人,是这两年许家庄陆陆续续收养的孤儿弃儿,平均每天都会收养一两个。 其实许远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做收养孤寡的善事,而是那些孤儿得知许家庄愿意收养他们,管吃管住还有书读,便主动的跑到许家庄,寻求收留。 还有许家庄周边村子的贫困家庭,养不活的儿女,就会抱着儿女,来到许家庄,流着泪,将其托付给许家庄,以后他们全部改姓为许,就是许家庄的人。 明末这个时期,华夏大地的人口密度,早就达到了土地承载上限,人口生育率却没有多少的降低,贫困破产家庭比比皆是,许多贫困家庭的新生儿,可能还没有睁眼看过这个世界,便被残忍扼杀。 故而许家庄救助到的孩童,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处于苦难中的还有无数。 三年级(1)班。 上课铃响后,许远迈步进入这间教室,准备在这个尖子生集中的班级里,旁听一节数学课。 哗啦啦~ “起立!” “校长好!” 班长引领下,所有学生都起身起立,齐齐的朝许远鞠躬致礼。 “同学们好。” 许远微笑点头,手下压了压,示意他们回坐。 然后许远沿着中间的通道,朝最后一排走去。 在许远的视角下,三年(1)班教室,跟别的班级布局一样,上百名的学生,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块,左手边坐的全是女生,右手边坐的是男生,男女比例约为1:1。 且不管男生女生,都是按照身高排座,矮的坐在前排,高的坐在后排。 左边的女生,大多齐耳短发,或绑了个双丫辫,穿统一的窄袖齐胸襦裙校服,颇有古典之美,脚下则全是天足,没有一个裹脚缠足。 坐右边的男生,画风则有些怪异,穿的都是藏青色的铜排扣立领中山装,修身设计,衬托的男性笔挺、刚毅,颇有男子气概,唯独他们两边铲光、其余只留寸许短发的平头发型,显得有点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端的是奇怪之极。 要知道古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此来体现孝道,为何这些学生却都反其道而行之,都理了个和尚头,看起来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为什么要这么搞? 这自然是许远有意为之的结果。 打从许家庄开工建设的那一天起,许远就定下了“剃发易服”的战略设计,从他这位庄主开始,许家庄内的所有男性庄丁、庄工、学生,都要剃短发,穿简约设计的现代样式服饰,凸出“舒适、方便、好看”的特点。 与古人形成鲜明的外在差别。 跟关外后金对汉人百姓搞的“剃发令”,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臭名昭著,是巨大的文明倒退,是禁锢思想固化效忠立场的阳谋,许远怎么可以学习这种东西,居然也搞起了剃发易服,要捧‘我大清’的臭脚? 实际上。 许远对剃发易服,并没有太大的批判意见,反而觉得是相当成功的策略,不然怎么会让那么多人耿耿于怀,咬牙切齿,恨入骨髓? 正因为太成功了,所以才这么招人恨。 许远学习这套策略,也在许家庄推行他的“剃发易服”,目的也是学习其中的成功之处,让大部分人只能绝对忠诚于他,没有别的选择,背叛概率大大降低。 如果有人要对此进行批判的话,那么许远就要问了:现代男性的发型,是长发还是短发?是文明还是倒退? 现代男人穿的衣服,是代表先进还是落后?要不要换成宽袖长袍,搞的上个厕所都不方便。 其实作为现代人,只要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衣着发型就知道了,假如这样的你穿越到了古代,那么在古人的眼里,你就是格格不入,就是奇装异服,再一棒子把你敲死,负罪感都会少很多,因为仅从外表看,你是“外人”,无根无靠,弄死你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 如果你想办法影响到了古人,让古人穿跟你一样的衣服,留相同发型,对古人搞“剃发易服”成功了,才叫做真正的成功,才算真正混出了名堂。 而不是为了融入古人蓄长发穿长袍,被古人给同化易服,还试着读书参加科举,用古人的方式跨越阶层,写八股文跟古人同台竞技,这不叫聪明睿智,而是傻叉,因为跟残酷内卷出来的古人拼八股,或者侥幸进入官场跟古人玩勾心斗角,玩朝堂博弈,败的很惨的可能是你。 唯独换一套的打法,利用现代人思维领先技术领先的优势,搞工业化,搞火枪大炮,搞排队枪毙,搞全民教育,只有搞这些能够降维打击的东西,才能轻松战胜古人,才能不管对方的嘴皮子有多利索,智商有多高,地位有多崇高,也就是砰砰两枪瞬间解决的事情,等对方倒下了,胜利者便是你。 这才是正确的玩法! 许远以前看的那些历史小说,穿越者凡是放弃自身最大优势,跑去参加科举,一心搞文科跟古人同领域内卷的,立刻删书不看;凡是搞理科搞工业化的,收藏点击票票是必须给几张的,写的好的还得订阅。 “同学们,请打开数学课本33页,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勾股定律……” 老师曾钰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授课。 由于庄主兼校长许远就坐在最后排听讲,曾钰表现的有点紧张,他今年才18岁而已,只比班里最大的学生大几岁,但他学习能力强,脑袋聪明,只用短短一年时间,便掌握了三年义务教育所有的数学知识点,具有担任老师的能力,年纪轻轻的他,便成了三(1)班尖子班的数学老师。 三年义务教育? 许家庄学堂的学制,时间上是不是有点短了,要知道现代华夏,搞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未来会提高到十二年。 不过在明末这边,尚未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许远认为,学生们只要掌握少数基础知识点,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便基本够用了。 加之为了节约开销成本,缩短培养周期,三年时间基本够了。 每天上午学习四小时语文,三年内完成读写6000个简体汉字的教学大纲目标。 下午学四小时的数学,三年内学完加减乘数四则运算,会做简单的几何与物理力学。 周六是一天的军训课,所有学生都参加军事训练,完成各种服从性训练科目。 周日是休息日,可以好好休息一天,但作业依然有。 暑假不放假,继续上课。 寒假也得学习,只有七天的春节小长假。 没有外语学习内容,不用背什么单词。 没有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计算机等课程。 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连续进行三年,许远相信,培养出的合格学生,眼光见识上可能略有缺乏,但语文数学水平,肯定不会弱于现代社会的小学毕业生。 但对于初级工业化的建设,这样的三年义务教育出来的毕业生,肯定是合格能用的人才,实务能力方面,不会比那些参加了十几年科举的举人进士们差。 且每三年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数量成千上万,最多十年,许远手中就有多的用不完人才,且组织度、动员效率爆表,较之于那些自称“离了我们就治不了天下”的儒家士大夫阶层,显然还是这些人才更靠谱。 许远的目的也是如此,儒家士大夫们把自己捧得太高了,这些文青文科生觉得这个世界离了他们就转不了了,必须给他们高官厚禄才能维持,狂妄到认为就算改朝换代,也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程度。 许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见见世面,让他们明白,这世界离了他们还能继续转,而且能转的更好。 况且在古代治理天下真的不难,刘邦靠着一帮老乡亲戚,就打下一个大大的汉朝,治理的也很不错,其中用了几个儒生? 汉光武帝刘秀,靠的也是同乡的亲戚朋友,构成了核心班底。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淮左老乡,大都在一两个县的范围内。 以上例子证明,不管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一个县里出的人才就基本够用了,加上一个足够英明的领导,就能把一个庞大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偏偏儒家士大夫,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仿佛没有他们的辅佐,根本就成功不了。 许远偏不信这个邪! 他早就暗暗决定,一个儒生都不用,人才全部自己培养,他就想看看,明末这个地狱副本,他能不能打理好? 摇了摇头。 甩掉脑中大量乱七八糟的想法,许远认真听了会课,并观察了下学生们的接受情况。 第九章 少年意气 傍晚。 一天的课业结束。 六号宿舍楼,302寝室。 三年级学生袁英、栾向东、许贺、许宝四位男生,在食堂吃过晚饭后,背着书包回到了寝室。 “校长今天又夸我们了,说我们学的很不错,都能成为建设庄园的栋梁。” 袁英兴奋的说着,今年12岁,已经在学堂学了两年的他,体格高瘦,以前是乞儿出身,吃百家饭长大,受过无数白眼与同龄人的欺辱,挣扎着顽强的长大,早品尝够了人生百态,心智已非常成熟。 今天他却因为校长一句客套的夸奖,给兴奋激动的不得了,走路一蹦一跳,从吃饭到现在都念叨个不停。 “袁哥,我知道你会成为栋梁,咱们三(1)班的尖子生都会成栋梁,可没必要一直说这个吧,校长是夸了我们,但至于这么高兴么?” 中等个子,面容较帅气的11岁的栾向东,掏了掏耳朵,有点不耐烦的道。 当然,自小父母双亡,如今也是孤儿的栾向东,对收留自己,给自己吃,给自己住,还让自己有书读的校长,肯定是心怀感恩和感激的,也想着等以后长大了,好好的报答校长,为校长尽忠效力。 只不过他现在还小,没到顶门立户的年纪,只能通过努力学习,用功读书,学好各种知识,尽快成长成才,将来为庄园做大贡献——这也是老师们经常教导的。 “我自然要高兴,因为我将是有用的人了,可以为校长为庄园做点事了,不再是白吃白喝白住的人了,可以跟那些提前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一样,干一番大事业了。” 袁英握着拳头,满眼兴奋,语气坚定的道:“我决定,要更努力的读书!要提前掌握课本上的所有知识点,然后提前半年申请毕业,尽快参加到工作当中去!” 提前毕业? 许家庄的教育学堂,确实是有加快培养、允许提前毕业的机制,因为许家庄学堂采取的是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放在慢班当中,放慢教学节奏,若考试不及格,还有推迟毕业留级的可能。 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则放在普通班中,采用正常的教学节奏,争取三年义务教育期间,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至于学习能力强的,则放到尖子班中,老师的教学节奏不仅会加快,还允许学生观看名师视频教程,通过自学加快进度——名师视频教程一般是给授课老师看的,但尖子生也有这样的权限,为他们主动提高而提供方便。 毕竟尖子生的学习能力确实是先天就要强一些,且只要他们通过自学加快掌握所有知识点,毕业考核拿到了高分,尖子生们就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为庄园做贡献。 而听了袁英的话。 室友许贺,一位10岁的圆脸少年,忍不住道:“三年级的课本,我们的学习进度不到三分之一,要想提前半年毕业的话,我们得在剩下三个月时间里,学完剩下三分之二的知识点,这对我们不是很轻松啊。” “平时学习都已经很紧了,再加一倍的学习量……” 年龄最小差几个月才满十岁的娃娃脸少年许宝,一脸为难的道:“我觉得还是稍微慢点比较好,过犹不及,校长也说过,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身体。” “诸位兄弟,听我一言。” 袁英却拱了拱手,忽然面带严肃,走到水泥护栏边,抬头望望远处天边,目光里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深邃,缓缓的道: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天气有点冷,青黄不接,那时的我还在吃百家饭,只是前一年大旱,村里的收成都不好,除了地主谁家都没有多少余粮,自己吃都不够,哪有还有饭给我吃,那些平时经常帮我的亲戚好心人,也端不出一碗粥,只会很晦气的把我赶走,连续七八天,我一口吃的都没弄到。”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肯定要饿死了,可是又不甘心,只能靠着树皮杂草,挣扎着路过一个又一个村子,直到那天我真的要撑不住的时候,许家庄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得救了,我袁英这条命又捡了回来。” “可以说,没有庄园跟校长的施救,现在的我,早进了野狗的肚子,是校长给了我第二次的生命。” “这个事情,我以前也跟你们说过,而你们有的跟我一样,有的是被父母遗弃,受过的苦,挨过的饿,不一定比我少,我们这些人,都有类似的过去,我们都不会忘记过去的苦难,也不能忘记!只有这样,才能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记得校长对我们的恩情。” “我们要记住!是校长给了我们自尊,不用下跪乞讨就能坐在干净饭桌上吃饱饭的自尊;给了我们不用做梦,就能穿好看衣服住暖和宿舍的自立。” “我们要记住!是校长给了我们知识,很多很有用的以前想学都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有了就算年纪不大,也能靠这些知识养活自己的本事,是别人花大钱也不一定能学到的本事。” “我们要记住!是校长给了我们体魄,一个还算强健以后能扛起一切的体魄,让我们以后能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守护庄园的体魄,是不知吃了多少肉、多少鸡蛋、多少奶才能养起来的体魄!” 袁英用拳头锤锤自己结实的胸膛,发出咚咚声音。 然后他缓缓转头,看着三位室友,目如深潭的道:“不要才过几天好日子,就开始松懈下来,开始觉得这理所应当,每天坐着上八小时的课,在我看来这一点都不累,至少比以前乞讨一天才能要到一个馒头,比起跟别人打好几架才能抢到城隍庙里一个睡觉位置,现在的读书识字,根本就不叫吃苦,而是做梦都得不到的幸福。” “这个天下,像许家庄这样的地方不多,像校长那样的好人不多,外间很多人一辈子都吃不饱饭,一辈子在饥寒中挣扎,甚至有人饿死,有人杀官造反,有的地方在人吃人,有的官吏贪如豺狼恶如虎,从不把百姓当人看,外间到处都是地狱,我们只是极少数的幸运者。” “看看这个世道,看看我们的过去?诸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们怎能得过且过?校长是胸怀天下,是智慧无边,千年难得一遇的圣人,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努力,我们才能追上校长的脚步,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而且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报答恩情似海的校长。” 嗡的一下。 听袁英说完这些话。 室友栾向东、许贺、许宝三人,都浑身一震,头皮发麻电流乱窜,感到十分的震撼。 他们没想到平时比较沉闷、不善言辞的袁英,居然能说出这么番发人深省,令人反思与羞愧的话语,更如同响鼓重槌,重重敲打在他们的心房上。 “袁兄言之有理,谨受教!”栾向东不得不端正态度,拱手一礼,对他深深鞠躬。 “谢袁兄今日当头一棒,让许贺清醒。” 许贺也对他深鞠了一躬。 年龄最小的许宝也是如此,他板着小脸认真道:“袁哥,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努力学习,争取提前半年毕业!绝不会再松懈下去,以后一定要做对庄园,对校长,对这个天下都有用的人,帮到更多的人!” “好!” 袁英点了点头,伸出手:“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创造校长所说的美好未来。” “努力!” “努力!” “努力!” 三只手臂相继叠在了一起,四位学生一同高喊三声努力。 “哈哈哈哈~” 接着是几人的爽朗笑声。 一时之间。 充盈在这栋宿舍楼上的,是无限磅礴与无限生机的少年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