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十样锦 > 第110节
    云娘所带的车辆人员皆不少,且行程也不急,但是她还是令大家每日清早出门,黄昏方止,日日赶路。是以虽为女眷带着行李物品,可是借着好马快车和一路安排妥当,他们竟走得不慢。

    算算行程,云娘这一日四更便起来,穿了窄袖骑装,又与岚儿戴了轻纱帷帽,再加上崑儿,只带了十几骑离开车队,一路疾行直奔京城北垣西侧门,也就是德胜门。

    玄武主刀兵,故天|朝自京城派兵,皆出北门,并以“德胜”二字命名北墙西侧门,今日吉时,玉瀚便会由此门出征,自己带了孩子们正好能送他一送。

    赶了几个时辰的路,终于到了德胜门外,远远地就看到人山人海,皆为送行之人。朝中虽自辽东抽调五千铁骑,又于京城二十六卫中选一万五千兵马交给平南将军,这些人的家眷多在京中,自然会前来相送。

    云娘见众人早将德胜门前两侧的道路占得满了,摆手止住随从要为她清出一处的意图,只与岚儿和崑儿带马立在稍远的一片土坡之上,“我们在这里正能看到玉瀚出城。”

    想送玉瀚出征的念头,是云娘与玉瀚分手后才有的,在往来的几封书信上也没有向他提及,只怕不能及时赶到,反让他惦记。不管他能不能看到,但她就是想再见他一回。

    云娘这样想着,怎么也不肯下马歇息,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德胜门。突然听到门前一片喧哗,就见有数十对仪仗出来,身着明亮铠甲的骑兵们打着“平南将军”和“汤”字大旗,又有各色彩旗,成对的刀枪剑戟等等,接着玉瀚在一位身着杏黄色袍服的少年陪伴下走了出来,原来是太子亲送大军出征。

    云娘顾不上别的,只直直地盯着玉瀚,岚儿和崑儿也看到了,早在一旁叫了起来,“父亲,万胜!万胜!”又有随行众人也都齐声高呼起来。

    这是军中欢乎的声音,最为感人,送行之人竟也都跟着高呼“万胜!”

    云娘便见玉瀚转过头来,抽出佩剑一挥,“万胜!”然后向自己笑了,似乎在说,“我早知道你一定会来的!”还有,“在家里等我回来!”又有,“我一定平安,你要好好保重!”

    “我会的。”云娘也笑着回了过去,“你只管放心。”她知道他也能看懂。

    这几句话,两人这些天不知说过多少次。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还是要说,就是重复一万次,也是一样,就如他们的心意,从没有变过。

    大军过去,转向南方,再看不到人影了,云娘便向儿女道:“我们既然已经先到了,便直接进京城吧。”

    说着便带马自德胜门而入,快到城门处,正要下马,却早有人躬身相让,“下官恭迎武定侯夫人及公子小姐入京。”

    云娘怔了一下,她们是临时提前出来的,侯府里并没有接到消息,并不可能来接。况且这人的语气并非侯府中人,再看他身上的衣袍,却是七品的官员,赶紧在马上还礼道:“不敢有劳,我们在辽东多年,早不识京中之事,请问贵姓大名?”

    那人赶紧又拱手道:“下官为太子舍人李通,现太子正在德胜门前接侯夫人及武定侯公子小姐入京。”

    第200章  一心

    云娘听得太子竟没有回宫,正在城门前等自己,急忙下马,欲带两个孩子上前行礼。

    太子舍人李通便赶紧拦住道:“太子有命,武定侯夫人乃长辈,原不必行礼,且城门之前临时相见,请武定侯府的公子和小姐也都不必多礼。”

    云娘虽然感谢太子的厚意,可是国礼一定要守的,依旧带了岚儿和崑儿上前见礼,只是被太子令几位太监一定拦住,定不要他们跪下去,最后只福了几福。

    云娘便将岚儿和崑儿指给太子,“这就是臣妾家的一儿一女,只是他们毕竟是在辽东长大的,并不大懂礼数,还请太子包涵。”

    太子今年也是十岁,小岚儿几个月,大崑儿两岁,可是一张端正的小脸却看起来明显要比岚儿和崑儿成熟得多了,举止十分地稳重,言谈亦文雅。现在听了武定侯夫人的话便笑道:“夫人过谦了,武定侯府教养子女一向极严格的,整个京城都有名气。更何况吾听母后说吾小时候便与姐姐和弟弟在一处玩耍,正情同亲姐弟。”

    云娘也想起临行前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去宫里的情形了,便也笑了,“那时候你们三个,再加上寿安公主在一处玩,臣妾与皇后在一处说话。”寿安正是皇后所出幼女的封号,现在也应该与崑儿差不多大小。

    想到这里,云娘的神情也慢慢缓和下来,果真有几分把太子当成小辈的感觉,重新再细看太子,“太子很像皇后,有林下之风,眼睛却似你皇祖父和父皇,龙睛凤目,贵气天成。”语气里不知不觉带了些慈爱。

    太子立即便感觉到了,他如今还比云娘矮了半头,因此仰了脸向她充满孺慕之情地道:“母后一直告诉吾,夫人最真心对我们母子。”

    云娘哪里敢当,“臣妾与皇后识于微时,竟能得皇后青眼,往来颇密,一向得皇后教导甚多。今番回京,近日定然要到宫里觐见皇后娘娘。”

    太子便笑,“母后一直盼着与夫人见面呢。”

    毕竟在城门之外,也不方便说得太多,云娘便请太子起驾回宫,太子谦让了一回,见云娘终是不肯先走,只得上了马,又在马上拱手道:“夫人来见母后,一定将姐姐和弟弟带来,母后都想得紧。”

    云娘应了,待太子一行人走了,方才重新上马,回了侯府。

    若是先前,以云娘的性子,定然不肯公然在京城骑马,以免引起物议。但是,经过在辽东的这几年,她却不大在意了,而且今日的情况也算是事出有因,他们已经到了京城,更不必一定要重新在城外等到大队车辆到来时再乘车入城,未免过于堆砌了。

    是以,武定侯府众人得知夫人带着公子和小姐回来,都大吃了一惊。小姑姑最先过来的,便笑道:“从昨日起便派了人去北门候着了,怎么竟没遇到?”

    云娘笑道:“家里派人应该在正北门的吧,而我们是送了玉瀚一程后自德胜门进来的,这才没有遇到。”

    又说了几句问候的话,已经到了祖父的听雪轩,遂带了岚儿和崑儿进去拜见。

    老侯爷刚送走了孙子,不想便见到重孙子和重孙女儿,纵是冷情的人,如今也笑了,“你们倒是回来得巧。”却也明白过来,“在德胜门前送了浩哥儿?”

    云娘笑道:“我们的马好,人也得力,虽带着行李东西,竟只比玉瀚晚了几天就到了,我算着时间,便带孩子们一早到了德胜门,恰好遇到了。”

    老侯爷自然是欣喜的,“浩哥儿小时候最淘气,却不想能有如此的出息,我就是现在闭了眼睛也知足了。”

    却不想崑儿在一旁立即插话问:“我父亲小时候最淘气?”他竟有些不敢相信,父亲明明那样威严稳重。

    祖父与云娘便都笑了,再看岚儿也将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他们,显然也十分地好奇。

    祖父便道:“虽是淘气,可是你们父亲从小就聪明,说要考秀才,读了一年的书就考上了,那时才十四岁。后来又改考武举,样样出色,被先皇钦点为武探花。”纵是当年有不满意孙子的地方,如今却都变了,再没有一句不好听的话。

    崑儿便不服气地道:“既然回了京,我也去考科举!”

    祖父哈哈笑了起来,“你是不能考的,再过两年,就该为你请封世子了,到那时,你便有一品的爵位在身,哪里能再与平民百姓们去争。”本朝律令,公侯伯爵家嫡长子年满十岁请封,玉瀚和云娘也皆想循律令而行,只是倒没对崑儿说起,而辽东那边,有爵位的也不过他们一家,平日也没有人提起。

    因此眼下崑儿并没有想到,听了太祖父的话,眨着眼睛似懂非懂。

    大家又笑,祖父便又指了岚儿道:“你可知道?你竟是在这里生的。”说着让她进侧室看,“当时京城里乱成一团,我们府上首当其冲,外面歹人攻听雪轩,你却急着要出来……”岚儿也是第一次听了这话,遂与崑儿一样出神地听太祖父讲当年的事。

    云娘也不由得感慨地看着听雪轩,虽然现在早重新修缮好了,可是当日她生子的屋子还在,再看岚儿,也有由抱在怀里的小小婴儿长到了这么大,也无怪祖父见了他们竟如此高兴。

    老侯爷着实喜欢这一对重孙子重孙女,有爵位人家都重嫡系,更兼这两个孩子长得好,又活泼可爱,竟一时不肯放手,只与他们在一处说话。

    方才出去的小姑姑又急忙走进来,“皇后娘娘令人来了,浩哥媳妇赶紧出来接谕旨呢。”

    云娘闻言赶紧带了孩子到了堂前,原来皇后赏了些笔墨纸砚并宫缎首饰等物给岚儿和崑儿,又传旨令她明日带儿女入宫。

    接了谕旨,小姑姑打点送了传旨的太监,向云娘笑道:“你们回来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只这一会儿功夫家里就接了十几张帖子,估计还有不少的正往这里送呢。本想你们正说着话,我先压在手里,不想皇后娘娘的帖子也来了,再不敢不传的。”

    这几年武定侯一家虽然没在京城,但是宫里的恩赏却从没有断过,因此,小姑姑也早历练出来了,十分地得体。

    云娘赶紧谢过,“这些年多亏了小姑姑,替我们将府里这么多的事情都担了下来,玉瀚和我在边塞时也时常感念的。”

    小姑姑便笑道:“我们一家人岂不是应该的!只是我们家的老大如今也娶了亲,能立得起门户了,先前我们想搬出去,只是想到这府里老父亲、寡嫂、还有大郎媳妇一干的人老的老弱的弱,倒不好搬的。如今浩哥儿媳妇回来了,我便要走了。”

    云娘听到这话,也知是实情,又深觉小姑姑做事合宜,便笑道:“还请小姑姑看我们至亲骨肉的面子上再多留几日,待我将外面的事情一一料理了,再好好给小姑姑设宴送行,再去新家恭贺搬迁之喜。”

    小姑姑自然是要在大家面前将场面话交待了,其实她又哪里急着要走呢,在侯府里这几年,不说得了多少实惠,就是一家人的体面也是别处万万比不了的。眼下赶紧笑道:“浩哥媳妇,你只管放心,小姑姑定然要帮到底的,等给你们一家接了风,再吃了你办的送行宴再走呢!”

    夫人才回府,皇后便招见,可以想像从此武定侯府定然更加煊赫,一时里府人人欢声笑语,花团锦簇一般。

    再回听雪轩回禀,祖父听了,又问:“听说你们进城时还见到了太子。”

    云娘笑答:“方才还没来得及说,我们正要进城,不想太子知道了,便请我们过去见了一面。”又赞道:“不想太子年纪不大,可人却老成,十分地谦恭礼下。”

    祖父看看岚儿,再看看崑儿,“如今太子,还有几个皇子,都与他们俩儿差不多大呢。”

    云娘听出了话里的意思,点头道:“祖父提醒得对。”

    若是以前,老侯爷定然教导几句,可是如今他已经年过八十,心里清楚自己老了,看得也未必准了,且孙辈已经立了起来,且比他年青时还要有为,竟再不多说,只笑着向两个最喜欢的重孙子重孙女说:“今日就留在听雪轩里用饭。”

    云娘自在一旁听着了,便笑道:“我们先回去略洗漱一番再来领。”他们打马跑了几个时辰,风尘仆仆的不算,就是穿的衣裳在侯府里也不大合时宜,总要换下来的。

    老侯爷瞧瞧他们的衣装,对人满意,再看什么都是满意的,又赞了一声,“如此才是我们以武功立身的勋贵人家作派!”挥手道:“快去吧,再赶紧回来。”

    到了午饭时候,老侯爷便让两个孩子与他坐在一处,亲自拣了几样菜肴给他们,还打破了食不言的规矩笑着问他们,“喜欢吃什么只管说,太祖父这里不必拘紧。”

    云娘也不由得在心里慨叹一声,祖父果真老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过去那位冷硬至极的祖父竟能如此和蔼,特别是看着崑儿的目光,无限的慈爱。纵然他的这慈爱里有许多是为了侯府的传承,但是亦不少真情。

    又想起了峥哥儿及他的妻儿,汤峥上一次回京城时便将李氏扶了正,因此在府里过了明路,祖父亦曾过见的。这一次汤峥随着玉瀚南下,却没让妻儿随着自己回府,可祖父竟一声也不问,毕竟是嫡亲的重孙子,云娘免不了要主动说上几句。

    “李氏倒是好生养的,如今有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了,我本邀她一同回京的,她却在辽东住惯了,峥哥也道不用,说等西南的战争事了了,他再带李氏和儿女们再来给祖父行礼呢。”

    祖父便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又向岚儿和崑儿笑道:“听说你们都习武了,一会儿演给太祖父看看。”

    云娘便收回了看着岚儿和崑儿的目光,就算他们姐弟再有什么不妥之处,祖父也唯一心向着他们,自己真不必挂心了,因一大早起来只垫了两块点心,如今十分饿了,便只低头用饭。

    第201章 小心

    在听雪轩里留了半日,云娘才带着儿女出来,又去了继母和大嫂两处问了好,回了房却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嘱咐道:“府里不比辽东,你们一定要小心!除了祖你和我们自己院子里的东西不能乱吃,东西不能乱动,身边不能离了人!”

    又向带来的春江等几个丫头们严肃地道:“如今只你们四个跟过来,两个跟着岚儿,两个跟着崑儿,轮流守着房里,待所有人跟着车辆一同到了,再重新排了班,勿必不能轻忽。”

    当年到了辽东,又有那许多的经历,云娘便慢慢添了十几个丫头,俱是选身子康健为人本份的,从小接到府里教她们认字习武,又说好了到十八岁都给嫁妆放出去的。她待下人一向和善,这些人也领情,因此十分地得力,且一茬茬的也不会断人,现在让她们看着岚儿和崑儿倒还放心。

    丫头们赶紧答应,“我们初到侯府,自然要警醒些,夫人只管放心。”

    云娘初见武定侯府,听李嬷嬷说起要提防别人时还有些懵懂,不想现在她却比那时的李嬷嬷还要谨慎。并不是云娘在府里发现了什么端倪,但是小心总没有过逾的。

    自己只这两个宝贝,纵然舍得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地习武,五更天起来读书,但绝不能有任何的差池。岚儿和崑儿自路上就听母亲再三叮嘱,现在回了府见了一大家人,太祖父的关爱,祖母的淡漠,大伯母亲的阴阳怪气,小姑奶奶的热情,还有一大群性格各异的哥哥姐姐,正免不了有些好奇,见母亲如此严肃倒有些怔住了。

    云娘便将两个孩子揽在怀里,缓和了神色道:“切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明日我们还要进宫,那里人更多,事情更杂,我们做臣子的,千万不要卷进去。”

    说着帮他们打点了衣裳用品,笑道:“今日起个大早,现在一定累了,早些回去睡吧。”

    不料岚儿和崑儿却不走,嘻笑着围在她身边,“今天我们陪着母亲睡。”

    两个孩子早分出去了,就是在回来的路上也各自住各自的房,不想现在却撒起娇来,云娘心里在一软,“也好,下不为例!”

    母亲三个躺了下来,云娘居中,一边崑儿,一边岚儿,一手揽一个,便满意地叹了一声,“母亲真有福气,有这样的两个好孩子。”

    岚儿将头靠靠在母亲的肩头,声音软软的,却问:“母亲,以前府里是不是有人欺负过你?”

    云娘吓了一跳,自己的儿女自己知道,岚儿每到笑得十甜蜜时,便是生了坏心思,赶紧问:“你怎么这样想?”

    崑儿早已经肯定了,便在另一侧追问:“母亲,是谁?告诉我们。”

    岚儿依旧甜甜地道:“我们替母亲报仇。”

    云娘却不想自己的一番好意,得了儿女们如此的猜测,哭笑不得地道:“母亲哪里有仇人?”

    “可是母亲如此谨慎,一定是有原因的!”

    “对,母亲如果不告诉我们,我们一定有办法查出来!”

    “真的没有,”云娘左右看看,已经熄了蜡烛,唯借着透入屋内的一点月光看不大清两个孩子的表情,却依稀见两双亮晶晶的眼睛都睁着,只得想想道:“母亲刚嫁进来时是受了点委屈……”

    “我就说,一定有的!”

    “是谁?,如今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后悔!”

    云娘一边拍了一巴掌,“听母亲说完!”接着再说,其实也只有一句,“你们父亲都替母亲出了气,然后就再没有人敢对母亲怎么样了。”

    岚儿就笑,“我方才就想我父亲怎么能让人欺负了母亲呢?”

    崑儿要沉稳一些,“如果父亲不能替母亲出气,我再瞧不起他了。”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云娘哭笑不得,“母亲只是想提醒你们一下而已。”

    “母亲,你既然这么说了,府里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对,否则母亲不会如此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