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十样锦 > 第50节
    “你听话,就留在盛泽镇里,等我回了京城还会再给你捎来一些财物,保证你一生衣食无忧。”汤玉瀚顿了顿,“你若是想着我,便不要再改嫁了。”

    “我要的不是财物!”

    “那你要什么,只管说,我一定给你弄到。”

    云娘却不语了,只是伸出双手紧紧地抱住他,双腿紧紧地缠住他。

    汤玉瀚蓦然懂了,想去拉开云娘的手脚,可是平时柔弱的她也不知哪里有这样大的力气,拼死抱住他,怎么也不肯放手,似乎除了将她的手脚拉断,便没有别的办法了。再看着她只穿了素绸的中衣,显得身子越发地单薄,模样越发地可怜,汤玉瀚也越发地下不去手。

    “你这是何苦呢!”汤玉瀚放了手,“你能这样拉住我一时,还能拉得住一世?”

    “我就要拉住你一世。”

    汤玉瀚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怎么也不下了手将云娘从身上摘下去。也许不应该选这个时候说?可是先前他一直不忍说,就一直拖到了昨晚,又贪一夕之欢,拖到了现在。

    一会儿他就要走了,再不说来不及了。

    自己就应该半夜悄悄走了,只留给她一封信。

    事已至此,汤玉瀚沉默了一会儿,终是冷下心肠道:“云娘,我们成亲是在我落魄的时候,现在汤家东山再起了,我也重新调回京中任羽林卫从五品副千户。再带着你便是拖累,且回京后我一定要重新娶门当户对的妻子,过富贵的生活,你还是放手吧。”

    “那‘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什么意思?”

    汤玉瀚一惊,“你从哪里看到的?”

    “自然是你的书案上。”

    “不可能!”信写好了便立即送到京城了。

    “怎么不可能?”云娘依旧不松手,却柔柔地叹了声道:“你写了这几个字便送走了,当时应该是很急的,急得等不得墨迹全干,拿了另一张纸覆在上面吸了一下,结果那张纸上便留下印迹,又顺手团了扔到一旁。我把团成一团的纸展平,在反面描出墨迹,再补上缺的笔划,便猜到了是这句话。”

    云娘也曾怀疑过玉瀚,她倒不觉得他会为了汤家将自己抛了,但就像钱夫人说的那样,他只在江南把自己当成正室看待,回到京城便将自己安置在别处,或者接进门做妾。

    再回想起来,当初他请朱嫂子来提亲时果真说的是纳妾,后来又轻而易举地答应娶妻,那样的随意,便是不重视的吧。

    又或者更好一些,玉瀚也是真心娶自己的,只是他没有想到汤家会东山再起而已。重新富贵了的他,已经无法把自己当成正室了。

    而且,自己果真是配不上他的,在他落魄的时候尚且配不上呢,而他重新回到高位时,自己更是低到了尘埃里。

    自从钱县令来过之后,玉瀚变了,他比过去沉默多了,再不与自己调笑;他在前衙呆坐着半日也不回来;有一天夜里自己突然醒了,却见他正俯身看着自己;他还将织厂的契书弄好了悄悄收起来……

    很显然他真是要走了,而且不想带着自己。

    云娘认真地想过,觉得自己应该先一步悄悄地离开他,让他独自回京,重新去过那富贵荣华的生活,而自己,还留在盛泽镇中织锦,两个本不相干的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才是最正确的回归。

    玉瀚就是离开自己,可是他毕竟给了自己这么一段无比美妙的日子,让自己知道人生可以过得多快乐;一个女子可以被人如此地爱慕,如此地宠爱;他教会了自己读书写字,又带着自己见识了好多好多从没见过的事物,让自己没有白白来到这世上一回。

    自己爱慕他,喜欢他,就是怎么也恨不起他。

    云娘知道,自己只会一直、一直地想念着他。

    那么,自己便留在盛泽镇上,一边织锦一边想念着他,人生不过百年,转瞬即逝,也没有什么难挨的。

    可是,就在怀疑过玉瀚之后,云娘立即自己骂了自己一回,她可以不信任何人,却唯独不能不信玉瀚,他之所以要离开自己,一定是有原因的。

    于是她用心地去找,终于找到了。

    那样一句很是突兀的话为什么会在他的案上?

    也许是自己太过多情,但是云娘却不想放弃,她就似溺水了的人,虽然只抓到一根稻草,但也紧紧地握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你现在回京一定是临着这样的凶险,对也不对?”

    第90章 漏洞

    汤玉瀚从听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句时便怔住了,半晌叹了一声气,一直硬撑着的身子也软了下来,“我在你面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

    云娘也终于松懈了下来,原来她猜对了,“那是因为你心里并没有真防着我。”

    两人相拥在一处,用力地抱住对方,他们原本已经就要失去对方了,可是现在又重新找了回来,说不出的唏嘘感慨。

    过了半晌,云娘轻轻地问:“告诉我实话,玉瀚。不许再瞒着,我一定要知道的。”

    汤玉瀚情知瞒不过,犹豫一下终于道:“太子复立了,汤家便也跟着东山再起,爵位也复了。大家都以为是好事,可是,我觉得却觉得更加凶险,很可能再过些时候,整个汤家便会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才飞马传了那句话给祖父。”

    “既然太子复立,汤家也恢复了爵位,你为什么反觉得凶险了呢?”

    汤玉瀚一向不大与云娘说朝中之事,眼下到了这个时候,也只得告诉她,“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听说皇上除夕时突然梦到了离世的皇后,便想起了仍然被囚禁的太子,便将太子接了出来。初六上朝时便重立太子,又重新将武定侯世子的名份重新赐给一直陪着太子的大哥。”

    “我想皇上思念皇后太子虽然是真,但是他一定是对二皇子太失望了,放弃了立二皇子为储君,才放出太子,而并非真正觉得太子是可造就之才。”

    “二皇子?他怎么了?”

    “上一次我在盛泽镇里扣下的锦缎便是他在背后指使人偷运的,后来又指使知府毁掉船货杀人灭口。”

    “可是二皇子为什么要那么做?”云娘再想不到玉瀚所说背后的人竟然能是皇子,惊道:“皇家多富贵啊?二皇子怎么能缺银子用呢!”

    “皇家是富贵,皇子们每年的俸禄都有几千两,这还不算他们各自产业的出息。但是,如果想争帝位,便要收拢人才,打点关系,这点银子就完全不够用了,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偷偷弄银子。”于是便撞上了玉瀚,被揭了出来。

    “那么,二皇子犯了大错,不正好是太子的好机会吗?”

    “皇上有二十几个儿子,现在长大了的也有十几个,就算是二皇子倒了,也会有别人来争这个皇位。”

    云娘吃了一惊,原来皇上有这许多的儿子!倒立即明白了,寻常人家几个儿子分家产时且免不了会为一亩地、几株桑树吵闹起来,而皇上的儿子要争的可是天下,那可是要有数不清的田地,数不清的桑树,数不清的种种财物……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个天下又不能分成一份份的,只能一个人得了,也不怪皇子们会拼命去争呢。

    太子既然先前曾被立为太子,其实就是皇上已经将天下许诺给了他的,只是后来又反悔了,现在再一次反悔,“那么太子?”

    “太子是皇上的嫡长子,又是皇上最敬爱的嫡皇后所出,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如果他能坚守本份,哪里会被废了呢?还有我的大哥,一心想立下从龙之功,先前便言行失当。他们被囚这么久,一朝被放出来,知道眼下的局势只能更加急切,迟早要出事。到那时,汤家恐怕就不只会像上一次只丢了爵位那样简单。”

    上一次汤家已经死了一个人,被囚了一个人,这一次更要凶险,谁知道会怎么样?云娘便拿手在玉瀚的胸前用力打了两下,“这样的时候,你还想自己回京!有我陪着,总能帮些忙!”

    一个柔弱的女子能帮什么忙,而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她们又只是最先被弃之不顾的,汤玉瀚是尝过锥心之痛,他再不愿意心爱的女人卷入其中。

    “但是云娘,京城还是太危险了,你又不懂官场上的事,也不懂得勋贵人家与皇家的种种纠缠,以及里面的血雨腥风。你还留在盛泽镇吧,如果汤家平安无事了,我一定回来接你。”汤玉瀚握了她的小手放在胸口,“我保证不再娶,也不向青年女子笑,如果汤家成功了,不,只要我能逃得出来,我便回来再重新迎娶你。”

    这才是汤玉瀚心里的话,先前他不敢说,因为只怕云娘不许。

    云娘果然听都不要听,“我既然嫁了你,就要跟你一起走,再者,不许你瞧不起我,我虽然不懂官场上的事,但也可以学,你不是一直说我聪明吗?”

    “那是不一样的。”

    “就算是不一样,我也能学会。”云娘下了决心。

    “可是今天我就要走了,”汤玉瀚抚着云娘道:“你一向喜欢织锦,又一心要建织厂,眼下方有眉目,哪里能就走。且等一等,汤家的情况稳些我便来接你。”

    “谁说我不能一起去?”云娘却道:“你不是早叫了船送东西回杜家村的吗?便让他们将我们不用的一应杂物都先寄在我娘家,至于织厂,我早请了姐姐帮忙,再与丁寡妇说一声让她照应就好。至于我们的衣物,我一会儿便能整好,唯有那架织机,便让阿虎在后面找了船慢慢运到京城,正好荼蘼有了身孕,也不能赶路太急。”

    说着她便起身,很快将几件事情安排得条条有理,不到半个时辰,理了一对箱笼随身带着,又挽了一个包袱向汤玉瀚道:“我可以随你走了。”

    汤玉瀚此时比刚刚还要吃惊,“原来你也做了准备?”

    云娘点头,他们成亲时日虽然不长,可家里也置下了许多东西,如果不提前做了些准备,哪里会这样快就能走呢?云娘自认定玉瀚的心事后,便开始悄悄地安排了,现在果真全部用上了。

    汤玉瀚便想起她先前看出自己喜欢的画,这一次只从一张废纸上便琢磨出了一整句诗,由此猜到了自己的心思,现在又早有准备,先把整个家里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云娘。而且,原本十分灰暗的心情一下子便转了回来,仿佛连绵的阴雨天立即晴朗起来。

    有云娘同自己一同回京,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他们都会一起笑着走过,为什么一定要分开呢?先前自己是错了,错得厉害。

    汤玉瀚不由得笑道:“昔年白乐天以诗谒名士顾况,况睹其姓名笑言‘米价方贵,居易弗易’,读了他的诗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嗟叹‘得道个语,居亦易矣’。今日我见你这一番安排亦应叹一声原来说你不懂官场上的事是错了,以你之才,京城也并不可怕。”

    云娘却笑,“你又胡说了,我虽说要学,可其实才识和几个字,又能懂什么,只是我想着既然结为夫妻,自然应该同富贵共患难,死生都在一起的。”

    “好,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在一起。”汤玉瀚却又低声对云娘,也对自己道:“我一定会想出法子,为我们博一个前程!”

    这一次回京,汤玉瀚搭的是送贡品的官船,押船的官员正是吴江县的唐县丞。既是旧相识,自然相处和乐。

    唐县丞见并非先前说好的只汤玉瀚一人搭船,而是夫妻两人,而且他们连个从人也没有带,便将自己住的最大的一间屋子让了出来,把身边的一个小厮指给玉瀚,又叮嘱船娘服侍云娘,十分地奉承。

    大约他以为太子复位了,汤家重新得了爵位,玉瀚更是前程似锦呢。

    汤玉瀚与云娘坐在舱中,没有半日便到了江陵府城,唐县丞上岸交接公事,他们便留在船上,几日前才来府城玩过,现在只想两人相依在一起静静地歇一歇。

    可是,唐县令下了船不过片刻功夫,便有人拿着江陵知府的帖子上船来请。玉瀚换了衣服,却向云娘道:“我一个人去应付就好了,你且在船上歇着。一会儿知府家的管家娘子过来问安,也只说身子有些不适。”

    云娘帮他整理好衣冠,却笑道:“不过是应酬,又算得了什么,在船上也是闷闷的,只当下船说说笑笑。”说着也赶紧换了一身大红的衣裙,外面罩了织金绣的褙子,头上插了镶红宝石的钗子,两只耳朵上是红宝石的耳坠子,腕上两只金镯子,又对镜匀了粉,抿了胭脂,觉得正是先前与吴江县几位夫人来往时最得当的妆扮,足以去见知府夫人了。手中又捏一块织金帕子,方向玉瀚笑道:“走吧。”

    汤玉瀚扬了扬眉,却突然想到他们第一次去吴江县衙时,云娘害怕得拉住自己衣襟的事。现在她不怕了,而且反要主动与官夫人们来往,便道:“妇人们的应酬,你若喜欢去便去,不喜欢却不要勉强。”

    “将来到了京城,我也少不了要出门应酬的,现在正该多与官夫人们来往,”云娘拉住玉瀚的手笑道:“也算是提前练起来吧。”竟是满满的信心。

    “你说的原都不错,”汤玉瀚点点头,又她打扮得十分明艳,与素日不同,不由得喜欢起来,便上前在她后颈香了一下,“得妻如此,此生何憾!”

    云娘这样的时候一向脸会红的,却拿手推他,“赶紧走吧,别弄乱了我的妆容。”

    下了船,奚知府家里早已经打发了车轿来接,云娘扶着两个身着青布衣裙的中年仆妇的手坐上青布幔的车轿,心里便觉得有些不对,只是一时想不出。半个多时辰车轿进了城,又到了江陵知府衙内,却从东门绕了进去,又穿过一道仪门,两个与云娘年龄不相上下的青衫素颜妇人接了出来。

    云娘看装扮只当是管家的娘子,再听称呼才知道原来是知府的两个儿媳妇,心知自己还是眼拙,笑着与她们携着手进了内院。

    第91章 错误

    云娘进了一间厅堂,终于明白有什么不对,原来知府夫人并家里的儿媳仆妇皆穿着皆十分素静,老夫人一身烟色的绸衣,花白的头发挽了一个简单的发髻,上面只插了根银簪子,尚不如杜老娘见客人时的穿戴呢!而不止来迎自己的两个年青媳妇打扮得十分简朴,其余的媳妇们皆是青衣白裙,一丝纹饰也没有,就是平时不会打扮的大嫂出门时也会比她们看着富丽些。

    原来知府家里竟然是这样的风俗,自己今天实在是莽撞了。

    再看今日也来知府衙上坐客的钱夫人,却一反常态没有平日的富丽闲妆,只穿了寻常的月白绸袄,宝蓝绸裙,头上只插了两根乌木钗子,更知自己错得离谱。

    云娘觉出自己错了,可人已经到了知府后院中,就算想重新换衣服也来不及了,只得恍若未觉,笑盈盈地给老夫人行了礼,又转身与钱夫人见礼,却被钱夫人一把拉住,这次却笑道:“如今你已经是千户夫人了,再不必向我行礼了。”说着推她坐了上座。

    云娘推让一番,无奈哪里能推得了,且果然夫贵妻容,她的身份也只比知府夫人略低一点,远远高于县令夫人,只得在客座的首位坐下,接了茶先向知府夫人致谢,“途经府城,又蒙相邀,我正年轻,能当面聆听老夫人教悔,十分地感激。”

    原来她既然知道自己错了,便马上便想办法弥补,见知府夫人也不过四五十岁的光景,满脸都是皱纹,神情十分地肃穆,又一直用锥子一般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看着,一眼看出她一定是一个喜欢教训别人的老太太,如此说话应该能讨得她开心。

    知府夫人见了云娘花团锦簇地进来本有些不快,但又因为是武定侯府的女眷,倒不好直接说什么,现在听云娘言语温柔谦和,便有了几分喜意,“年纪大了,倒有些不合时宜,说的话你们年轻人倒未必爱呢。”

    云娘赶紧道:“哪里,我听玉瀚说一向极仰慕府上的,又嘱咐我到了贵府,一定要向老夫人多请教。”

    钱夫人也笑道:“正是这话儿,不是我夸,不用说江陵府,就是整个朝中怕也只有奚家是真正遵《朱子家训》的,我一早就盼着能有机会跟老夫人学一学呢。这一次到了府城还没几日,倒有一半的时间过府里来!今天听说汤副千户的夫人过来,我得了信便先到了,只怕老夫人有什么话教了汤夫人,却没有告诉我!”说着便拿帕子掩口笑了,十分地欣然。

    云娘突然想起玉瀚也曾说过奚知府一生最信服朱子,无怪奚老夫人要按《朱子家训》来训导家人呢。

    奚老夫人果然笑开了怀,满脸的皱纹都舒展起来,端了茶啜了一口道:“朱子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便是持家的基本,老身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每天一早都要亲自起来检视家中,督促子女仆妇洒扫,至晚更是亲手关门闭户,小心灯烛……”

    云娘听着,心道自己每日也是如此行事,而且寻常人家应该也都如此吧,倒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脸上却不敢现出什么,偷眼见钱夫人十分专注,便赶紧收回目光,继续听奚老夫人讲话。

    听她说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有意无意地瞧了自己一眼,便十分诚恳地点了点头,指着自己的织金褙子含笑道:“我原本在家里也只穿素绸衣裳,就是家里是织妆花纱的,也从没有做过一件妆花纱衣。只是今年过年时节,姐姐送了我这件衣裳,既不能送人,也不好白放着,便在正月里穿出来,等过了正月便收起,明年再穿。老夫人觉得可好?”

    奚老夫人听汤夫人说是姐姐送的,倒不好再说什么,只道:妆花也好,织金也好,都是空费人力物力,又何苦来哉?”又道:“我们家里,平日都穿布衣,老大人上朝的衣裳破了,还是我亲手补的呢。”

    云娘却是不解,奚知府果然穿着补了破朝服去上朝吗?可是,寻常百姓出门尚且还要梳洗打扮,换上最好的衣裳呢,怎么知府老爷就不要体面了吗?再想到族里祭祀或商谈要事时各家长者都是穿戴一新的,不只给自家人看,更是给祖宗和他族的人看,难道朝廷就不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