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黄四娘家花满蹊 > 第92节
    语气惊讶得有些尖锐。

    周士武不满对方说话的语气,“我娘不记得怎么了,她上了年纪,不记得的事情多了去了。”

    黄菁菁原本记性就越来越不好,人老了,忘性越来越大,有什么好值得大惊小怪的,何况这种亲戚,忘记了才好。

    老妇收起错愕,笑了笑,“也是,这么多年了,过去的好多事我自己都不怎么记得了。”

    来者是客,周士武却没邀请她们进屋入座,而是不愿意搭理她们的样子,黄菁菁大病初愈,经不得刺激,他开门见山的问道,“你们来所谓何事,我娘身子不好,恐怕没精力招待你们。”

    他们家没啥亲戚,即使有,在他爹死后也不往来了,他娘是寡妇,带着四个儿子,所有亲戚都怕他们上门打秋风,平日是能避则避,他记得不多,但不是毫无感觉,待他们好的人,他们会回报,对他们不闻不问的人,他们不会以德报怨。

    老妇人没料到周士武性子如此冲,搓着手,有些难以启齿,见方才的男子从灶房出来,身材匀称,眉清目朗,生得不是一般的好看,而且看年纪,比黄菁菁年轻些,莫不是黄菁菁找的第二个男人,她抿着唇笑了笑,“是妹夫吧,贸然上门,打扰了。”

    说话的间隙,一家人都走上了台阶,堵在这,瞧着有些拥挤了,刘慧梅在后院喂鸡,听着轻声细语的说话声,心下好奇走了出来,见对方穿着不俗,心头纳闷,问周士武道,“二弟,谁啊?”

    周士武绷着脸,面有不快之色,老妇人转身,见刘慧梅肚子圆滚滚的,和善道,“是老大媳妇吧,我是你婆婆的姐姐,好多年不往来,陌生了。”

    嘴角噙起一抹苦涩的笑,刘慧梅眼力好,留意到她身旁的年轻人穿着孝衣,想来是家里死了人,面色变了变,黄菁菁生病,周士武和周士仁想尽了法子,怕有鬼神作祟勾黄菁菁的魂魄,二人准备了好些纸钱拿到坟头烧了,又去寺庙为黄菁菁求了张平安符,生怕黄菁菁有个三长两短。

    对方家死了人,没有忌讳的过来,被周士武察觉,恐怕会斥责人。

    她礼貌的扯了扯嘴角,没做声。

    双方气氛凝滞,许久,还是两个孩子禁不住冷风打了个寒颤,黄菁菁才回过神,叫她们先进堂屋避雨,什么话之后说。

    黄三娘重重哎了声,拉着孩子进了堂屋,刘慧梅走向黄菁菁,细声道,“鸡笼里的鸡喂过了,捡了十个鸡蛋,待会二弟去赵家,一并给徐氏拿去。”

    徐氏娘家嫂子坐月子,鸡蛋不够,问黄菁菁借二十个,她已经装好了。

    黄菁菁点了点头,扭头走向堂屋,怀里忽然一空,米久被老花抱走了,老花盯着屋里的人,小声道,“来者不善,你还是回屋歇着吧,给周二应付。”

    他和黄菁菁还没成亲呢对方就攀关系唤他妹夫,嘴巴跟抹了蜜似的,听着舒服,内里只怕有陷阱,黄菁菁好不容易好些了,可别又给倒下了。

    他不太想黄菁菁和她们打交道。

    “我哪有那般娇气,看看吧。”看对方穿着就知道和她不是一路人,不知她们来所谓何事。

    黄三娘带着三个儿媳和四个孙女,大的孙女有十二三岁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容貌清丽,却因淋雨的缘故显得有些狼狈,黄三娘坐在桌前,交叠着手,面露难色,“四娘,我也不想劳烦你,只是你三姐夫刚刚过世,老三又下落不明,逼不得已,我只能来找你。”

    黄三娘夫家姓闻,闻家是外镇的人,家里有间铺子,小本生意勉强能糊口,她生了三个儿子,在闻家的地位无人撼动,上边没有公婆压着,闻老头对她言听计从,这些年她从没受过委屈,便是娶回家的媳妇也都对她服服帖帖的,可从她家老大出门进货路上遇着山贼死了后家里就没太平过,老二跟着人吃喝嫖赌,走夜路摔死了,老头子不过偶感风寒就再没爬起来,连老三都不见了踪影,她一路问人打听,说是和周士义一块出现在清源镇。

    她好一番打听,才知晓周家的当家人是她多年未见的妹妹。

    且名声彪悍,性子泼辣,油盐不进的主儿。

    “我家老三的性子我知道,平素爱占点小便宜,但偷鸡摸狗的事儿他绝对做不出来,四娘,看在他是你外甥的份上,你就别和他一般见识,家里烂成这样,如今全家老小就靠他了啊。”黄三娘边说边抹着眼泪,她家老头子临走都没见着老三,死不瞑目啊。

    黄菁菁听得云里雾里,周士武换了衣服折身回来,却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当日和四弟回来哄骗花叔的男子是你儿子?”

    那人被抓了后就闷不吭声,问他姓谁名啥一律保持沉默,就跟哑巴了似的,周士义自己也说不上来,只知道是外镇的,冲着周家做席面的方子来的,他和周士仁把人教训了一顿,留着也是浪费自己粮食,让他和周士义一块离开了。

    黄三娘笑得隐晦,周士武却眉头紧皱,森然道,“打我家席面的主意,如今人不见了,还赖上我们不成?出了啥事也是他自己活该。”

    “不是,不是,我没有那个意思,就是想问问,你们知道他的去处没,他爹死了,死之前放不下他,我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不能不管他啊,四娘,那是你外甥啊。”黄三娘忍不住又掉了两行泪下来。

    黄菁菁眉色平静,病久的缘故,脸上还带着丝苍白,不咸不淡道,“人走了,去了哪儿我不知,你们找错人了。”

    脸上丝毫没有遇见亲人的激动和兴奋,老花抱着米久坐在她身侧,不由得握住了她的手,患难见真情,黄菁菁最困难的时候要靠他接济,和亲戚怕是没有往来的。

    黄三娘没料到黄菁菁如此波澜不惊,重重叹了口气,转而说起了其他,“四娘,你模样变了很多。”

    她记忆里的黄菁菁是瘦弱的,眼睛又大又亮,五官很好看,何时,长成了如此陌生的脸,她又道,“妹夫死后,我知道你回过娘家,大哥二哥唯唯诺诺,凡事都听嫂子的,哪会帮你,你把他们几兄弟拉扯成人,吃了不少苦吧。”

    话完,她掉头转向气质彬彬的老花,以长姐的口吻道,“多亏了有妹夫你,四娘的日子才好过些。”

    周士武听着这话,脸又黑了两分,这时候,周士仁牵着桃花和梨花进屋,见着黄菁菁,二人清脆的喊了声奶奶,好奇的打量着其他人,周士仁挠了挠头,解释道,“桃花和梨花喜欢栓子的笔,我就陪着她们玩了会儿。”

    笔墨纸砚贵,他不敢让二人玩坏了,哪怕是周士文用剩下的,桃花也梨花也只是蘸水在桌上写写画画,二人不会写字,弯弯曲曲的乱画一通,玩腻了才闹着来堂屋。

    梨花迈着腿,伸手要黄菁菁抱,“笔好用,梨花画了一朵花,好看,明天给奶奶画。”

    黄菁菁好笑,“奶不喜欢假花,梨花去田野里摘新鲜的花拿回来。”

    屋里的簸箕上晒着很多菊花,留着泡茶喝的,梨花点了点头,看向桌前站着的小姑娘,仰头朝黄菁菁道,“小姐姐长得好看。”

    黄三娘看着女孩,衣服打着很多补丁,泛着陈旧的颜色,头上梳着双丫髻,脸色红润,身体不错,村里很多人家的女孩都面黄肌瘦,头发枯黄,女孩长得好,可见黄菁菁不是重男轻女的人。

    “多少年过去,咱都是当奶奶的人了,四娘......”她好似有很多话说,然而屋里这么多人,委实开不了口。

    黄菁菁不是烂好心的人,对方不说,她便当不知情,很是识趣的模样,黄三娘怔了怔,不知该说些什么,再好的感情,几十年没见也生疏了,何况,她家老三还打周家席面的主意,桌上无人倒茶添水,两个小女孩冷得瑟瑟发抖,黄三娘沉默良久,厚着脸皮开口道,“四娘,不怕你笑话,周家做的席面在我们那也小有名气,他爹过些日子就到六十大寿了,老三一直想邀请到你们,让老头子开心开心,谁知道......”

    黄三娘不信老三是那种心思坏透的人,她更愿意相信,老三来清源镇,是想找他们过门做席面,没有其他心思。

    “我不知席面是从你手里传出来的,否则不会让老三来,四娘,你老实告诉我,老三是不是......是不是......”知道周家的人对黄菁菁评价不好,说她如何对待自己亲家,如何把儿媳撵出村,甚至自己儿子被人硬生生踩断一条腿她都没吭声。

    这种硬心肠的人,换作她,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

    “是不是什么?杀人偿命,我纵使没几年好活,也犯不着为那种人搭进自己的老命,你们进村就没找村里人打听清楚?”那人自始至终不肯开口,周士义也说不清他的来路,放走了,不过,走的时候,身子不太好就是了。

    黄三娘松了口气,“他没事就好,他还不知道他爹的事情呢。”

    她这般说着,周士武才留意其他人身上穿的孝衣,当即脸色就难看起来,扯了扯黄菁菁衣服,让她别和她们挨太近了,免得不小心染了霉气。

    把梨花抱过手自己抱着,开口撵人,“话说清楚了,还请你们回去吧,人走了,和我们没关系。”

    黄三娘抿了抿唇,一副还有话的神情,她身侧的小女孩缩了缩脖子,嘤嘤哭了起来,“奶奶,我要回家,不要住在村里,我要回家。”

    黄菁菁听着话里有话,耐人寻味的看了黄三娘一眼,黄三娘笑容悻悻,“四娘啊,你三姐是遭了难了,你可得收留我们哪。”

    老三杳无音信,老头子过世,一家上下全是女的,之前和老二有染的妇人带着娘家兄弟霸占了她们的宅子,她们连落脚之地都没有了啊,总不能让几个儿媳回娘家,不得已才来投奔黄菁菁的,知道她挣了钱,日子好过了。

    周士武面色不耐,扶着黄菁菁站起身朝屋里走,语气不带丁点转圜的余地,“收留你们,当年谁想过收留我们,念着您是长辈,难听的话不想说,你们还是走吧。”

    知道她娘挣钱就投奔来了,他家落难的时候呢?

    周士武从来都知道自己铁石心肠,但他不觉得自己错了。

    黄三娘身形颤了颤,料定是这么个结果,然而她真的没法子了,从怀里掏出个钱袋子,近乎祈求的口吻道,“四娘,求求你了。”

    她们昨晚就到清源镇了,想着天黑过来太过唐突,这才在镇上住了一宿,清晨天不亮就出发,她活了一辈子,除了在娘家当闺女时受过委屈,嫁到闻家,何曾过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她手里还有些钱财,对方拿着房契霸占了她们的宅子,但铺子的地契在她手里,怕对方缠上他们要霸占铺子,她低价给卖出去了,手里有钱,但缺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孤儿寡母,总不能一直在镇上住着,黄家那边都是贪得无厌之人,她是万万不敢回去的,不得已才找到了这儿来。

    周士武冷冷的扫了眼,“还请回去吧,我家缺钱的话会自己挣。”小的和周士义勾结算计他们家的方子,老的堂而皇之上门要住下,他娘又不是烂好人,凭啥收留她们?

    黄三娘尴尬的扯了扯嘴角,和黄菁菁摊牌道,“四娘,我手里有钱,只是家里没个男人,我们住在镇上恐会受人欺负,就是希望你给条路,我们能不能搬来稻水村?”

    黄菁菁有四个儿子,小儿子不着调,但其他三个儿子却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在村里人缘不错,她们如果搬来稻水村,靠着两家的亲戚关系,想来没人敢给她们脸色瞧,没办法啊,家里的男人死的死,走的走,但日子还得继续往下过啊,老三的孩子不过刚满月啊。

    “你们要搬来稻水村是你们的事儿,与我娘何干。”周士武打定主意不插手这件事,硬推着黄菁菁回了屋,好不容易糟心事给解决了,又蹦出个姨母,他们家没亲戚,不沾亲戚的光,亲戚也别想沾他们的光,各过各的日子,互不相干。

    黄菁菁半推半回了屋子,而一群人准备回了,小雨停了,只是看天,待会还有场雨等着,黄菁菁没有挽留她们,而是对周士武说道,“我和你花叔说了,我以后就和他过日子了,家里的事儿你们自己拿主意,米久我暂时带着,你们干活,就把桃花梨花送到新屋去。”

    周士武被这番话震得回不过神来,良久才掀起眼皮看了黄菁菁眼,复又低下头去,“娘,您过得高兴就成。”

    老花确实比他们会照顾人,黄菁菁生病的一个多月就是老花陪着的,他和周士仁从早到晚出门干活,黄菁菁若是不舒服,没个帮衬的人,多个人疼他娘,没什么不好,只是听到这话,鼻尖酸酸的难受,他想,如果他们争气些,他娘何须到老了才找个伴儿。

    饭桌上,黄菁菁把这话又说了遍,刘慧梅抚摸着肚子,面上的情绪不显,周士武早有准备,没觉得有什么,周士仁和刘氏以黄菁菁马首是瞻,没啥好反对的,倒是桃花,握着筷子,眼珠落到黄菁菁被桌子挡住的肚子上,“那奶奶会和花爷爷生娃娃吗?”

    栓子说,男女睡在一起就会生娃娃。

    老花面色一红,娇羞的低下头去,黄菁菁却落落大方的回道,“不会,你花爷爷嫌一个人太过清闲,叫奶奶和他作伴而已。”

    桃花恍然大悟的哦了声,眼神略有遗憾,“我也可以和花爷爷作伴啊。”

    “是啊,你爹忙起来没个人影,你就带梨花过来找奶奶。”

    桃花手舞足蹈的点了点头。

    大家默默吃饭,快吃完了都没人吭声,刘慧梅突然开口道,“娘,镇上的老太太们要来家里按捏,您不看着,会不会出乱子?”

    她夹着菜,状似不经意问起这话似的。

    但黄菁菁知道刘慧梅的心思,绝不会空穴来风,她想了想,刘慧梅是怕她嫁了人把生意抢走了吧,她心头冷笑,却听周士武道,“哪儿能出乱子,三弟妹应付不过来还有米久干娘帮衬着呢,娘就不能清清静静过日子了?”

    按捏是黄菁菁自己琢磨出来的,挣了钱也是黄菁菁的,他扭头看向周士仁,示意他表态。

    以往木讷的周士仁这回脑子转得极快,配合道,“出不了岔子,栓子娘和米久干娘完全能应付,至于挣的工钱,叫栓子娘送去给娘就是了。”

    即使黄菁菁再嫁,一辈子都是他们亲娘,她管着钱财是理所应当的,更别论她是嫁给花叔了。

    刘慧梅专心致志吃着饭,脸上的表情很是不以为然,“我就随口问问,怕没了娘,三弟妹胆怯。”

    轻飘飘一句话,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黄菁菁懒得计较,旁若无事的继续吃饭,问周士武地里的菜苗怎么样了,她身体不好,一亩菜地全是周士武和周士仁照顾的,如今她好了,自然要先问问。

    “菜苗好着呢,过几天再挑几桶粪浇灌一遍,娘,我找牛叔看个日子,去镇上通知大哥一声。”他娘肩头的责任太重,卸下了也好,他们会孝顺她,给她养老,不会让她成为村里的笑话。

    黄菁菁搁下筷子,脸上露出真心实意的笑来,“哪用得着麻烦,等你大哥啥时候空闲了,回来一家人吃个饭就是了,又不是什么光彩事,值得大肆声张?”

    这话周士武不爱听,“看个日子对您和花叔好,再麻烦也不能偷这个懒,至于户籍,我找里正叔,托他啥时候赶集的话去县衙办了。”

    纵然是二婚,但关系到黄菁菁的未来,大意不得。

    黄菁菁没和他拧,由着他去了。

    天色阴沉,要下雨不下雨的样子,这些天挖红薯,地里有很多干枯的红薯藤,天晴大家要拖回家当柴烧,这会儿下着雨,地里的红薯藤估计没啥人要,周士武叫上周士仁,去地里捡红薯藤,至于红薯,等天晴的时候再说。

    出门时,遇着秦氏来找黄菁菁,周士武指着屋子,提醒秦氏道,“婶子,我娘身子好些了,但还没彻底恢复,您......”

    秦氏了然的摆手,笑眯眯道,“我记着呢,和你娘说会话就走。”

    这话秦氏近一个月来听来无数回了,倒背如流。

    周士武感激点了点头,这才和周士仁走了。

    “四娘,你三姐咋想着来村里安家,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呢。”秦氏进了堂屋就和黄菁菁说起村里的事情来,“你三姐说家里的男人死的死,走的走,她带着儿媳没路子了,只得厚着脸皮来稻水村投靠你呢。”

    到她们这种年纪,若非娘家爹娘还活着,否则逢年过节没啥往来了,也就红白喜事才会探望下,黄三娘拖家带口投奔黄菁菁,她活了一辈子,真没听说过投靠当寡妇的妹妹的,更别论娘家还有哥哥呢。

    黄菁菁正和老花说着今后的打算,听秦氏说起黄三娘,不由得抬起头,“她去找里正了?”

    “可不是,带着一家人去的里正家,又说自己的难处,边说边抹泪。”都在一个村的,谁家祖上八辈子的亲戚多少有所耳闻,黄菁菁这个三姐,嫁得好,在镇上有铺子有宅子,曾经帮衬过黄家人,后来不知为何和黄家断了往来,没料到,有朝一日落魄到这个份上。

    “不过话说回来,你三姐说她五十岁了,乍眼看真是看不出来,三个儿子,死了两个,还有个生死未卜,孙子孙女又小,确实不太好过。”说着话,秦氏拉开凳子坐下,倒是没注意老花和黄菁菁坐在一根凳子上。

    说起黄三娘在里正家的事儿,秦氏啧啧称赞,城里人就是不一样,一颦一笑,一蹙一哭,斯斯文文的,哪像她们,笑声震天,哭声也震天。

    “里正答应了?”黄菁菁又问道。

    秦氏摇了摇头,“里正哪能单凭她几句话就让她把户籍落到咱村里来,让她们先回去,说要打听打听,我看里正要找你问话呢,你嫁到稻水村这么些年,从没听见你们姐妹走动过,你什么个看法?”

    黄菁菁坐直身体,一五一十道,“我能有什么个看法,她于我,不过是个陌生人罢了,交集不多。”

    就算以前同个屋檐生活过,那也是原主,她有义务替原主管教孩子,对其他人没有任何义务,管她黄三娘是不是要住稻水村,和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