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云的抗日 > 第954节
    欧洲毕竟是绝大多数美国人的“老家”,而和那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不同,作为军人,情感还是相对要质朴一些,所以在欧洲问题上,他们更能理解杜鲁门出兵欧洲的意图。

    “我是坚持出兵欧洲的。诸位注意到没有?德国人才刚刚完成访华,中国人就派出大型舰队进攻菲律宾,我想,这应该是出自德国的要求。很显然,德国人已经侦获了我们要出兵欧洲的情报,他们希望通过中国在菲律宾中施压而迫使我们放弃这一计划。敌人努力促成的,正是我们要坚决破坏的。越是如此,我们应该越加坚定出兵欧洲的决心。现在,我只担心那帮议员扯我们的后腿!也许,我们应该恢复罗斯福总统当时制定的战时国家管理体制!”

    说起来杜鲁门这个总统当得也挺窝心的。因为威望远远不如他的前任,所以他上台不久,参议两院就通过了废除战时国家管理体制的议案。如此一来,他在很多重大事务上就不再具备如罗斯福那样一言九鼎的资格,从而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在两院之间游说。这不仅影响了白宫的决策效率,令杜鲁门不能忍受的是,很多时候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还不得不作出让步。

    杜鲁门早就有心恢复战时国家管理体制,只是,在座的将军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财阀的影子,所以,他们嘴上发发牢骚还行,但是一旦动了真格的,却立马成了锯嘴葫芦。

    杜鲁门不是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了,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局面,所不同的是,在他想来,此事已经到了不容拖逶的地步,所以,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跳过,他接着说道:“美利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作为总统,我必须得到更大的授权!诸位将军,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发表一下你们的意见吧!”

    第3190章 美国人的脑洞

    美国还需要战时体制吗?美国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总统来带领她赢得这即将爆发的新一轮的世界大战吗?这两个问题,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被《纽约时报》提了出来,且在民间引发了热烈争议。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多个地方,因为在这两个问题上立场迥异,不少曾经的朋友反目成仇,更有本来恩爱的夫妻因此分床睡,至于陌生人之间因此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动手动枪的更比比皆是。

    从二战之初的普遍中立主义到现如今民族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两极分化,美国社会本来就存在的社会阶级矛盾,正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和国家国际地位的下降而变得越来越尖锐。

    “美国现在急需要一场胜利,不管敌人是谁。否则的话,我不敢想象我们的人民是否还会信任我们的政府。美利坚在二次世界大战上立场以及现在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这是白宫和国会山的大人物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是,联想到我已经持续四年没能增薪,而市面上的物价却越来越贵,哦,难道上帝已经抛弃美利坚了吗?”这段文字来自《纽约时报》的一个著名评论员。而他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有悖白宫意志写出这样的文字,盖因为在二战后期发生的美日秘密缔约事件,实际上是对美国政府乃至美国社会的一次自我否定。它不仅否定了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核心政策,而且,还否定了美国民众在这段时间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与那个时空一样,虽然美国在战前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横行,让美国人并不关心美利坚以外的事情。但是,随着美国向德日宣战,正式出兵太平洋,美国人的爱国热情还是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那个时空,欧阳云曾经见过一篇报道,是专门介绍二战时候美国女性如何撑起半边天,当男人使用的。而就他现在的了解,这篇报道并无偏颇,在大量适龄男性被征召入伍之后,美国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实际上就是靠女人在维系。

    不得不说,或许是因为曾经有过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经历(这当然是正义的),美国人并不缺乏正义感。所以,对于与德日开战,纵然美国政府的出发点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利益,但是至少在美国民众看来,这是正义的行为,是美利坚这样的新兴国家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而身为美国人,为世界和平做出点牺牲和贡献,那是值得颂扬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了,这其中自然有美国政府的推波助澜,美国政府利用媒体宣传将德日形容成恶魔,美国自然就成了敢于和恶魔作斗争的勇士。

    问题来了,美国人之前的付出牺牲那是为了正义为了世界和平,那么现在,美日结成同盟算是怎么回事?还是,美国政府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美国人所谓为了人类和平而战的口号只是喊出来糊弄我们平民老百姓的?我们之前的所作所为,还有意义吗?

    毫无疑问,当前的美国,是全球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而文化程度越高,便越不容易上当受骗被糊弄。杜鲁门有所不知的是,就在他视力所不及的地方,一些美国人(其中最多的是妇女,而且是失去丈夫的寡妇)正秘密联合起来,而她们想要做的事情,不过是想要为在对日战争中牺牲的丈夫或者亲人讨个说法。

    “战争当然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之分,所以才会有正义之师这样的说法,而当战争的一方失去正义性之后,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士气,还有可能是一支军队的立足根本!”

    这段文字,同样来自西蒙。十几年之后,当西蒙成了中国最著名之一的记者之后,他前往美国就三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爆发的“太太革命”一事进行调查,然后得出了上述有关军队正义性的精辟论断。

    不过,西蒙绝不会想到也没能调查出来的是,在那次史称“太太革命”的美国革命中,中国人扮演了相当不光彩(当然来自美国政府的说法)的角色。

    就在杜鲁门谋求更高权力的时候,一直在华盛顿游荡的孔令仪却敏锐的抓住了一次机会。在参加一次战争沙龙的时候,她有幸认识了在战场上相继失去两任丈夫和一个儿子的寡妇安丽。而在发现安丽对美国政府充满怨恨,甚至产生过刺杀杜鲁门的念头之后,她立刻主动出击,迅速的和这个忧郁的美国妇人成为了朋友。

    “太太革命”的具体爆发时间,后世的各国历史学家在认识上普遍分歧较大,不过对于该项革命的发起者,他们的认识却是统一的,即一致认定安丽最早从事了这项运动,并且正因为有她的出色领导,美国那些寡妇和讨厌战争的人们,才能够团结在一起,并最终成功发起一场颠覆革命。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一个星期之后,就在中国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驶入太平洋,出现在关岛的时候,杜鲁门如愿以偿的说服了美国参议两院绝大多数的议员们,宣布美国再次进入战时管理体制。同一天,杜鲁门促成了一项交易,以政府名义用一美元象征性的价格从麦克阿瑟手中购得麦森保全公司。

    次日,杜鲁门宣布组建欧洲军团,并授权陆军中将巴顿以麦森雇佣军为班底扩建欧洲军团,要求后者在一个月之内,必须将欧洲军团的规模扩大到十五个师,十五万人左右。

    同日,他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阐明美国政府在欧洲的立场,称为了尽快安定欧洲局势,美国有义务出兵欧洲,帮助欧洲国家彻底击败德国这个挑起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美国政府认为,在德国屠杀犹太人、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上,德国现政府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美国政府督促德国现政府立刻停止一切战争行为,并向北约投降。美国政府在这里保证,只要德国政府愿意投降并对受害国家作出赔偿,那么,美国政府愿意作保,保证德国领土的完整以及国家的独立……”

    第3191章 豪赌

    中国最高统帅部这边正在加紧备战,大洋彼岸传来消息,美国政府喝令德国政府无条件投降,并准备出兵干涉欧洲战争。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欧阳云正在天津在侯德榜和范旭东的陪同下参观范氏企业的一家化工厂。“消息确切吗?”欧阳云问通报消息的潘媚人。“确切!中情局经多方查证这才呈报上来,要立刻返回重庆吗?”

    欧阳云想了想,答:“今天的日程进行完了再说吧。对了,联络一下何副总长还有铁书,晚上我会和他们通电话。”

    在欧洲局势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中国最高统帅部的大佬们统一意见,认为现阶段并不适合主动进攻。所以现阶段中国的军事政策为防御为主,重点在于守住马来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还有太平洋上众多的岛屿。军事上以防御为主,对敌手段则主要依赖于外交攻势。在将德法拉上联合国这辆马车之后,联合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足以对一些中小国家和边缘国家形成足够影响力。宋子文提交的有关联合国的发展规划中,明确给出硬性指标,即在50年之前要将联合国的影响力扩散到全球六大洲,并且要健全联合国的下属部门,让联合国切实成为解决国际纠纷和国际重大事务的决定性力量。

    有关现中国政府的性质问题,绝大多数西方人特别是西方政治家皆认为当前的中国政府乃是军阀独裁主义政府,联合政府以及华夏民族统一党皆是欧阳云为首的原学兵军军阀势力窃据中国政权的工具。而在私下场合,更有人危言耸听,声称欧阳云就是亚洲的希特勒,而华夏民族统一党就是类似于纳粹的中国民粹党。

    在那个时空,欧阳云就听多了西方世界唱衰中国的声音,所以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和愤怒——这些西方政治家如此鼓吹中国威胁并热衷于帮助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西式民主,其真实用意其实路人皆知。即他们就是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仍然希望能够如同百年前一样,依旧由西方人来统治整个世界。

    “中国是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这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之所以这么说,该因为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如果我们想要维护好自身利益就必须成为世界和平威胁的话,那么我们也只能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哪怕四面皆敌也在所不惜。外国敌对国家和势力越是唱衰我们,我们就越应该奋发图强。所以诸位,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我们不仅要继续维系强大的武力以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我们还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才能让我们的民众不以为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不会为西方所谓的真正民主所吸引……”欧阳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在他的个人规划中,至少在离职之前,他必须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不弱于英美等传统列强的工业大国,要让中国真正的能够在综合国力上比肩世界一流国家。

    所以,即使前线硝烟弥漫,大战一触即发,他还是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关注民生经济以及国家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便是在因为内外事忙得屁股不着地的情况下,他还是专门抽出时间促成了国家反贪局的建立已经相应法规的健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中国有了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直接晋身世界一流国家的机会。欧阳云相信,即将全面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样也是上天给予中国的一次机会。而为了让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上第一等的强国,他不介意在身后留下骂名。

    晚上在下榻的饭店通过专线与何应钦、李铁书通电话,得知美国将要出兵欧洲,何应钦和李铁书皆感到十分震惊。何应钦提到一个问题,即,一旦美苏结盟对付德国,那么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吗?而一旦德国战败,那中德法结盟是否还有意义?李铁书同样有这样的疑惑。

    决定两个国家能否结成平等的同盟关系,所谓的传统友谊其实都是浮云,真正的关键在于两国之间是否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以及能否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互相扶持。而前提条件则则是,这两个国家必须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且双方的国际地位没有太大的出入。

    毫无疑问,一旦德国战败,便不可能再保持主权完整。如此一来,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将会适得其反,反而影响到联合国的权威性。

    从收到相关消息后,欧阳云就开始纠结这个问题了。受何应钦和李铁书态度的影响,他越发动摇起来。

    潘媚人眼见他双眉紧锁,面露不豫,应该是不忍他太过纠结,轻声说道:“何副总长和铁书大哥所说,都是站在普通立场。但是现在情况特殊,我倒认为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潘媚人天资聪颖,再加上天天跟在欧阳云身边,耳濡目染之下,政治眼光和大局观早就养成。她这说法很是新颖,欧阳云觉得自己脑子里一团糨糊的情况下听听不同的意见也许会受到启发,温言问道:“又不是什么正式会议,你有什么想法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

    得到他的鼓励,潘媚人略微想了想,梳理一下思路,说道:“我们和德国之所以结盟,关键还是为了联合国的合法性和代表性。可以肯定的是,从我们的立场出发,联合国越强大对我们约有益处。所以现在真实的情况是,德国固然需要我们的援助,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德国保持主权完整。所以我认为,既然我们已经成功的将德国绑到了联合国的战车上,就没有理由再放弃它。毕竟,一定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再找到一个德国这样的盟友。”

    欧阳云当初之所以决定同意向德国开放一些重要武器装备的出口许可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现在他无疑陷入了思维上的误区,被美国出兵欧洲给吓到了。认真的想了想,他问电话那头的两人:“我觉得潘秘书说得很有道理,何副总长,铁书,你们觉得呢?”

    何应钦和李铁书低声交流了一番,最后何应钦说道:“潘秘书所言确实在理,为了联合国,也许值得豪赌一把!”

    第3192章 见机行事

    同一时刻,太平洋上,在关岛补充之后的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再次起航。站在武悼天王号航母的舰岛上,看到两架战机在舰队西北方向远远的划了个圈然后飞出视野,法肯豪森问一边的陈师昌:“陈将军?那两架战机是美国人的还是日本人的?”

    “应该是美国人的野马。美国人前些时候频繁触动侦察机对我们进行侦察,他们也许以为我们的目标是菲律宾。”陈师昌答道。

    “如此庞大的舰队经过,也难怪美国人紧张。现在实际控制菲律宾的是美国?”

    “应该还有部分日本军队。”

    自从由陆转海之后,陈师昌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话少了许多。从离开海口开始,法肯豪森便试图接近他,遗憾的是却一直未能如愿。今天见陈师昌好像心情不错的样子,他一下子提起了兴致,接着问道:“外传美日结盟是小泉敏一郎以五万战俘为条件压迫美国政府,我想真实的情况应该不会如此简单吧?”说完巴巴的看着他。

    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名为为法国志愿军运送补给并顺带帮助德国捎货,然而在法肯豪森看来,在周边情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人派出偌大规模的舰队远征大西洋,其真实目的绝非他们宣传的那样简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令他对利用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打击英俄海上力量充满了希望。而在他更进一步的设想中,德国也许可借这个机会重新将远洋海军的架子搭起来,并让部分海军官兵以见习的身份在中国人的舰船上获得实战经验。

    “您的目光很犀利,真实情况当然不会如此简单。美国之所以愿意与日本结盟,关键原因应该是不想看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吧!很显然,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陈师昌说着不知道想起什么,就这个话题反问道:“法肯豪森将军,在强大的中国问题上,您怎么看?”

    “乐见其成。首先,您知道的,也许是因为有过援华抗战的经历,所以从感情上,我是亲中的。其次,中德两国之间,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以后也不会存在利益纠葛。相反,从盟友的角度而言,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是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的。”

    “您不担心黄祸?”陈师昌嘴角一抿。

    因为在南美呆过相当长的时间,并因此接触到了数量众多的白人,所以陈师昌知道在白人社会流传着“黄祸”一说。

    法肯豪森摇摇头,然后爽朗大笑:“黄祸?!呵,多么古老的名词!陈将军,我们德国人现在可不担心什么‘黄祸’,反而是‘白祸’更让我们不安以及愤怒。当然,我坚信德意志人民能够击败苏俄红军。不同于主动进攻苏俄,我们现在可是在为保家卫国二战,我们天然站在正义的一方!”

    因为如愿从中国购买到了足量的军火,再加上中国又向大西洋派出了规模庞大的舰队,很显然,这增强了法肯豪森击败苏俄的信心,也让他的心情变得格外的舒畅。不过仅仅过去五个小时,随着有关美国出兵欧洲的消息传过来,因为清楚的认识到德国绝没有能力同时抵御来自英美的进攻,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在收到有关美国将出兵欧洲的电报的同时,陈师昌还收到了一份电报。相比前一份明码电报,这份加密电报上只有区区的四个字——“见机行事!”不过,因为清楚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如同法肯豪森一样,陈师昌的心情也一下子由晴转阴,轻松不再。

    对于一位领军在外本就天然具备便宜行事权的将领,这显得有些多余的“见机行事”之深刻用意显而易见。当下,也顾不得法肯豪森了,陈师昌直接前往指挥室,然后让副官张天盛立刻通知各舰舰长及军事主官——他会在五分钟之后召开电话会议。

    五分钟之后,会议开始,陈师昌首先通报了美国将要出兵欧洲的消息,然后则宣读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最高统帅部要求我们‘见机行事’!诸位,值此紧要关头,这四个字的涵义我想勿需我多说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好战斗准备。而这一次我们的敌人,很有可能是来自美苏英等国的联合海军。”

    没有“见机行事”这四个字,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这次大西洋之行,很有可能便是一次长途拉练。因为不管是陈师昌还是刚刚服役的两艘新航母的舰长,他们都坚信,在中国太平洋舰队相继取得击败日联合舰队和美太平洋舰队的骄人战绩之后,除非他们主动进攻,否则将没有哪国海军敢于主动挑衅。

    作为现役军人,他们对于当前国际局势有着相当的了解。以他们所掌握的信息,他们很清楚单凭德国和法国复国军的力量,或许可以抵御住苏俄的进攻,但是同时硬扛美苏乃至于美苏英的进攻,却决没有获胜的希望。那也就意味着,他们最终肯定要加入战场,为德国人和法国人提供支援。而因为他们是异域作战,天然便构成了侵犯他国领海。那么,苏俄人还有美国人乃至于英国等其它欧洲国家,都可能立刻出动海军来抵御或者驱逐他们。

    “在离开海口的当天晚上我就说过,我们这一次远征与其说是为法国运送补给,莫如说是一次扬威之行。现在我要更改这一说法,这一次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扬我国威。所以,无论加不加入欧洲战场,我们都只许胜不许败。我宣布,从散会后开始,舰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执勤岗位改为双岗。另外,散会后,所有舰长以及军事主官要第一时间召开各自单位的备战会议。诸位,和上一次远征大西洋不一样,这一次,我们将很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军作战!所以,所有问题都要从最坏的角度去考虑!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建议——”

    第3193章 变化

    中国海军从曾经的人尽可欺到如今的放眼世界敌手罕见,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间,不知道多少年轻的学兵为这个过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这其实是一个悲情的过程,不过,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是悲情的,所以才越发为现在的海军官兵们所珍惜。一级战备令下达,勿用那些舰长们、航空部队司令们多费口舌,整个舰队的风气登时为之一变,变得紧张起来。瞭望哨位,原来只有一个人值班,现在则变成了两人;声纳监控室同样增为双岗,往往,因为不能辨明某道声波的来源,两个声纳兵就能发生激烈的争吵;甲板上,巡逻的士兵明显多了起来;炮位上,值守的士兵即使困得要命却依旧睁大着眼睛竖起着耳朵。而在航空兵的休息室内,那些航空兵们也许正在谈笑风生也许正在喝着茶,但是包括陈师昌在内,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一旦防空警报声响起,他们便能第一时间冲上飞行甲板……

    加利福利亚,旧金山,数万美军士兵正整装待发,而在当地警察拉起的警戒线外,则是参与欢送的人群。旧金山作为美国第二大港口城市,战争状态下会承担相当的军事航海任务。而美国欧洲军团先遣队的三万人,就将在这里登上兵舰前往欧洲。与以前欢送出征士兵的景象有些出入,今天,欢送的人群少有爆发欢呼的。他们默默的注视着数以万计的士兵从面前走过,登上不远处的兵舰,不少人眼中的申请都是茫然而冷漠的。

    “这已经是第九批了,前八批从这里离开之后,回来的多是骨灰盒,我不知道,他们当中还有多少人能够安全的回国。”面对镜头,一个六七十岁老态龙钟的老人正喃喃叙说着。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的情景,那真是少有的盛大场面——美利坚的小伙子们精神抖擞、顾盼生姿的走向兵舰,在队伍的两边是挥洒着鲜花和彩带的人群,人们都在欢呼着,预祝美利坚能够又取得一次辉煌的胜利……”

    杜鲁门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出兵欧洲的提议刚得到国会的同意,首批三万人的部队便在巴顿的带领下聚集到了旧金山。然后,就在中国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行将进入大西洋的时候,隶属于美大西洋舰队的第七混编舰队便搭载着这三万美军士兵离开了旧金山,向欧洲方向开了过去。

    旧金山码头上稍显平淡的欢送场面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欧洲军团总司令巴顿的心情,站在美国最新一代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看着海航部队的年轻小伙子们紧张而有序的对战机进行着保养,巴顿自信的对身边的一干军官说道:“总统出兵欧洲的决定下得虽然有点晚,但是关系并不大,我们肯定能抢在苏俄人之前打到柏林。毕竟,苏俄人是孤军作战,而我们在欧洲拥有着为数众多的盟友。有他们这些地头蛇的帮助,再加上我们的强大力量,甭说德国人已经今不如昔,便是希特勒还在,他们也阻止不了我们……”

    巴顿能如此快速的上位,还得感谢小泉敏一郎。欧阳云和小泉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时空一大批原二战名人的命运,这其中,便包括巴顿。而如果不是有小泉敏一郎出面作保,拿那个时空的一些事情说事,估计巴顿还得继续待在澳洲,而不是出来单独领兵。

    “可是将军,我听说中国人向欧洲派出了航母舰队,中国人可能帮助德国人共同与我们为敌吗?”一个陆军少校忽然问道。

    中国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出征欧洲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听到这个问题,巴顿脸色变得有些严肃,看着那个少校道:“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过,我想在我们完成登陆之前,我们不应该担心中国人;而我们一旦完成登陆,那中国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就是再强大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能与中国人一战的。毕竟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击败中国人是个了不得的荣耀。”

    巴顿正在和他的手下们探讨与中国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作战的可能性,武悼天王号航母上,陈师昌同样正在和手下们探讨着这个问题。

    从美国宣布出兵欧洲开始,德国人就增强了在北美地区和大西洋上的侦察力度。所以,巴顿这边才率领先遣队刚刚离开旧金山,德国人就掌握了相关情报。随即,一封电报很快以德国国防部的名义发送到法肯豪森手中,德国国防部命令法肯豪森尝试说动中国人拦截美第七混编舰队。

    中美作为事实交战国,双方无论对对方作出怎样的军事行动都是正当的。而能够突如其来的打击到美国,削弱其军事实力,至少在德国人看来,中国政府应该是乐见其成的。如此一来,德国方面主动奉上有关美国第七混编舰队的情报,德国人自己认为,即使中国人不会因此喜出望外,但至少不会产生反感,毕竟他们这个举动是充满善意的。

    事实如何呢?确实,对于德国主动奉上有关美国第七混编舰队的情报,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上下并不反感。不过,对于德国人要求他们主动袭击美国舰队,陈师昌却不敢擅自做主。

    欧洲战争,归根结底是德法和苏俄之间的战争,陈师昌不得不担心的是,因为他们的袭击,美国人可能调转枪口,转而集火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如果单单是面对美国一家,陈师昌倒也并不担心。问题是欧洲是英国和苏俄的主场,如果因此引得美苏英集中海上力量来针对他们,这结果可不是他能够承受的。毕竟,至少在目前,中国还无能力左右欧洲战场的走向,更无可能派出地面部队远征欧洲。而缺少地面部队的支持,他们海军打得再好,也将是无意义的,军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第3194章 阳谋

    “中国人称他们的任务只是为复国军运送补给,并没有战斗任务,所以他们不会主动进攻。这可不是个好消息,不过,反过来理解这句话,是不是说一旦美国人或者英国人甚至苏俄人主动攻击他们,他们就会应战呢?为了一次运送补给的任务,中国人派出偌大规模的舰队,我不认为中国人没有做好迎接战斗的准备。”陈师昌没有明确回复法肯豪森有关主动攻击美第七混编舰队的建议,消息传到柏林,德国国防军高层立刻召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勃劳希契说出了上面那番话。

    德国海军还保有着具备一定战力的潜艇部队,凭借这些潜艇,德国人或许不具备和英美俄等国家在海上正面对仗的能力,但是搞一点小动作还是完全胜任的。而如果能挑起中国武悼天王号航母舰队和美国第七混编舰队之间的决战,即使不能对美第七混编舰队造成致命打击,能够拖延一下美国欧洲军团先遣队登陆欧洲的时间那对德国也是相当有利的。

    与会者皆是人精,马上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众人互相对望,不少人眼中都露出了会心神色,而古德里安则皱起了眉头。“我不同意这么做!”他看着勃劳希契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到他的脸上。

    “我对中国人特别是欧阳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认为这么做太冒险了。诸位将军,我们不能再以老眼光看待中国了。当前的中国,已经是不弱于德意志的世界性强国。诚然,运作得好的话,我们能够将中国人拉进欧洲战场帮我们分担不少压力。可是一旦败露,诸位想过结果吗?以我对欧阳云的了解,他真有可能会单方面撕毁结盟协议!”古德里安一字一句的说道,显得非常慎重。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中国,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目前真正做到的,不管是中国的敌人还是中国的盟友,却是寥寥。归根结底,中国崛起的时间太短了,所以让很多国家很多人都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即认为中国根底太薄,这种崛起只是赖于二战间歇性的雄起。客观而言,他们这种认知并没有问题,毕竟,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需要牵涉到很多方面。恰恰,在一些软实力上,中国因为受限于起步太晚的原因还显得非常薄弱。当然了,促成他们这种认识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缺乏了解,并不知道中国的许多具体情况。

    相比这些人,古德里安因为曾经在中国呆过,而且还和欧阳云以及不少中国将军们相处过一段时间,所以才会有如此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国家的软实力里面,基础教育是一个关键性的课题,它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基础人口素质,而且还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具备长久的发展潜力。中国的教育水平当然是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上,即使联合政府这些年在教育上投入巨大,然而因为起步太晚、国土面积太大等等不利因素,中国的教育水平比之以前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乃至于在很多地方,教育依旧以私塾这种形式为主。教育水平滞后,就意味着无法及时的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合格的产业工人,必然就会拖累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这算是西方人轻看中国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理由。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由法肯豪森或者昂波斯或者司徒雷登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肯定会连连竖起大拇指大声喊“no”。

    中国的教育水平确实滞后,而且,这一状况要想得到改善,最少还需要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但是,因为欧阳云的力挺,中国政府在引进外国人才上却一直抓得比较紧——犹太人、有一技之长的日本战俘、法国人……要知道,在整个二战期间,单单犹太人,中国就吸收了超过四百万。有这些曾经为欧洲现代企业或者日本财阀服务过的现代产业工人做支撑,一二十年的时间,中国人还是能够挺过去的。要知道,就勤奋程度而言,这个世界上,真没有哪个民族能比得上华夏人。

    勃劳希契的眉头皱了起来。在他看来,古德里安的话显然危言耸听了。

    古德里安为什么迟迟不能上位?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并没有如欧阳云所期待的那样从中国身上获得阻力。剖析这个原因,其实就是德国人并不承认中国已经具备了和德意志平等对话的地位。事实上,如果没有苏俄东侵这码事,德国人依旧不会正视中德关系,而古德里安也将依旧没有上位的机会。

    勃劳希契在德国国防军体系中威望极高,他这眉头一皱,马上便有人心领神会的站出来抨击古德里安的观点:“我认为古德里安将军的担心有点多余。中德结盟,是中国人主动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结盟这件事上,中国人比我们还主动。中国人图什么?不就是希望通过我国承认联合国这件事而将联合狗的权威性树立起来吗?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次利益交换——德意志承认联合国的权威性,而中国则向我们提供支援。我认为,我们应该直接致电中国政府,要求他们帮助我们在海上防御美国人。毕竟,与我们付出的代价相比,中国人仅仅向我们出口一点武器装备,这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